工业机器人井喷潮涌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今年春节过后,富士康公司在多地暂停招工。与之相对应的是机器人数量走高。2011年,富士康创办人郭台铭曾宣布过一个3年增加100万台机器人的目标。这个数量能否如期实现,目前尚不得而知,但这家著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使用机器人,取代人工完成那些简单、机械式劳动,已成为事实。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工业机器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4年以来,国内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40%以上。201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率更是高达51%,位居全球第一。23000台的绝对增量也仅次于日韩,排在全球第三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曲道奎甚至预测,中国工业机器人几年内或将迎来井喷式发展,而非简单的线性增长。
这种井喷式增长,与我国人口和经济现状密切相关。过去我们曾依靠低廉而充沛的人力资源,将中国发展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大国。但随着用工成本的增长,“人才红利”取代“人口红利”,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关键。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工业机器人的井喷式增长,既反映出这样的趋势,也将为中国制造提“智”奠定坚实基础。
机器人对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都有重要作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在华为、中兴这类高科技企业大量使用,也正在改变建筑、采矿等传统产业的生态。在上海,当地一家大型建筑企业就联手高校,研发生产了高空焊接机器人等四五种专用工程机器人,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施工危险,又确保了建筑工程质量。
机器人的投产使用,可将目前的人力资源转移到具备更高附加值的岗位上,这也符合将我国“人口红利”转为“人才红利”的大目标。机器人将取代许多简单繁重甚至危险的低端劳动岗位,同时又将创造许多更需要创新精神的高端技术职位。年轻人将从生产线上大量解放出来,学习操控机器人软件、应用和维修,变为机器人的应用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
此外,由于机器人产业需要信息化、网络化等各种高科技的支撑,机器人产业的井喷式发展,本身也将对控制、微电子、传感、新材料等技术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仅在深圳一地,与机器人技术相关的信息、家电、通讯、装备制造业等产品规模,去年已达3000多亿元。
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要大力推进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装置的开发和产业化。并且提出,到2015年,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测控装置及零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掌握智能制造系统关键核心技术。
这一工业机器人的井喷潮涌,将为中国制造的转型提智做出何等贡献?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