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中国光伏回暖但仍需深度调整

  4月23日,工信部发布《2013年我国光伏产业运行情况》报告。其中显示,2013年以来,受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等因素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形势较2012年有所好转,骨干企业经营状况趋好,国内光伏市场稳步扩大。但总体来看,目前光伏制造业亏损状况未有根本性改变,从长期角度看行业仍面临深度调整。

  据工信部披露,光伏产业国内企业经营状况不断趋好,截至2013年底,在产多晶硅企业由年初的7家增至15家,多数电池骨干企业扭亏为盈,主要企业第四季度毛利率超过15%,部分企业全年净利转正。

  2013年全国多晶硅产量8.4万吨,同比增长18.3%,进口量8万吨;电池组件产量约26GW,占全球份额超过60%,同比增长13%,出口量16GW,出口额127亿美元。国内市场快速增长,新增装机量超12GW,累计装机量超20GW,电池组件内销比例从2010年的15%增至43%。全行业销售收入3230亿元(制造业2090亿元,系统集成1140亿元)。

  与此同时,2013年国内光伏全行业销售收入达3230亿元,其中制造业2090亿元,系统集成1140亿元,前10大光伏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23.6%,前50家销售占比63.6%,产业发展逐步向东部苏、浙,中部皖、赣以及西北部蒙、青、冀等区域集中。

  但工信部强调,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仍面临多方面问题:

  一是材料、装备等关键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尚存差距,基础研究有待加强;

  二是资金支持及政策扶持等过于偏重应用环节,对制造业研发及技术改造支持不足;

  三是发电并网等有关政策仍待细化落实;四是国际贸易环境仍存在恶化的可能。

  此外,今年我国光伏产业仍将承受供过于求带来的价格压力。虽然产业规模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由于闲置产能的复产,产业仍将面临阶段性过剩局面,产业整合推进仍然较难,市场供需压力仍然存在,企业经营压力不减,加上外部贸易不确定性,产业面临较大的转型升级压力。而现行光伏补贴政策的局限性不利于推动光伏应用的多样化和发挥光伏电站的正外部性,政策的单向利好恐催生光伏电站建设无序发展等,这些均对产业的规范和应用市场的扩大带来严峻挑战。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