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家国内机器人厂商共探工业机器人发展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000台,约占全球总销量五分之一,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其中,国产企业机器人销售9500台,占比25.67%。业内表示,国产品牌的接受度现在有所提高,但国外机器人降价抢市场令压力大增。
6月19日,国内230余家工业机器人厂商聚集在第二届高工机器人产业高峰论坛共商发展大计。
“公司2013年共销售工业机器人600多台,今年的销售目标是500台,目前已经完成订单300多台。”来自广州数控的销售经理李伟表示,公司在关键部位控制器、减速器都已经进行研发,成本可控,存在价格优势。不过,在一些复杂的操作系统和解决方案上,还是需要用国外的关键部件,例如减速器,“减速机在我们的工业机器人中占的成本为50%”。
来自深圳的雷柏科技是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系统集成商,需要采购行业中的工业机器人。总经理邓邱伟直言,自己的方案中基本100%是用进口机器人的部件,“我对国产机器人始终是开放的态度,但是目前还没有厂商有信心拿产品给我们试用。”
比起盲目信任外来产品,邓邱伟更强调产品的恰当使用。“有一批ABB(荷兰工业机器人厂商)的工业机器人,我们拿来操作,结果一个月之后,机器人都死了,后来才知道,是马达使用不当的原因。”
高工机器人董事长张小飞认为,目前国内的机器人需求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小企业,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劳动,并且能在一两年之内收回成本,如果盲目追求高精度高参数的机器人而忽视性价比,那可能会出现“不用机器人等死,用机器人找死”的局面。
“最好的不一定最合适,一些经济实用、针对细分和专业领域的机器人可以很好地满足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需求,不一定非要追求‘昂贵’的国际大品牌。”
“其实安川(日本工业机器人厂商)能干的90%我们也能干,但是,市场培育需要时间。”汇川技术运控产品线副总经理陈培正表示。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