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光伏行业前景看好 原料短缺难题待解决

  在国内的光伏产业界,“硅料”和“薄膜电池”是最受关注的两个关键词。中国工业报记者在9月21日闭幕的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暨展览会上听到最多的也是这两个词。
  “拥硅为王”的时代还在继续,但国内几条千吨级多晶硅生产线的投产让人们看到了硅料供需平衡的曙光。在硅片电池产能迅速扩张的同时,作为另一种技术路线的薄膜电池产业也不断引来巨额投资。而薄膜技术则很有可能率先达到平价电力的目标,让清洁的太阳能真正实现替代常规的新能源。
  “未来10年,全球光伏看中国。”在此次大会上,众多专家和企业代表对我国未来的光伏产业普遍看好。尽管产业和市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尽管硅料短缺、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等问题依然摆在企业面前,但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首次达到1088兆瓦,超过日本(920兆瓦)和欧洲(1062.8兆瓦),一跃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生产国,的确让业内人士“底气十足”。
  硅料依然短缺
  由于国际市场的强劲拉动,国内光伏产业近几年得以迅速扩张。而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的高纯度多晶硅极度短缺,至今难以解决,成为制约光伏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受其影响,2007年在美国上市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这两年的日子似乎并不好过,登陆纳斯达克后的财报表现差强人意。
  财报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中电光伏营业收入增长32%,达7700万美元,但净盈利从上年同期的225万美元,降至54.5万美元,合每股17美分降至1美分。第二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营业收入翻倍,但净亏损却达310万美元。
  中电光伏管理层人士表示,与很多光伏下游厂家一样,由于多晶硅极度短缺导致生产原料不足,产能无法充分释放。为此,中电光伏决定压缩产能,把原计划新增加的6条生产线调整为4条。
  此次大会期间,中电光伏副总裁赵建华向记者坦言:“初期对硅料短缺及价格走势的错误估计,造成了后来的诸多制约。”
  除了压缩产能外,中电光伏也在积极解决根本问题。2008年6月,中电光伏与欧洲硅片生产大厂REC签订为期7年,价值4亿美元的硅片供应合同,以缓解原料制约的瓶颈。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整个太阳能行业都受到上游原料的制约,但中电光伏面临的状况相对严峻。硅料成本已经占到整个生产成本85%~90%以上时,像中电光伏这样专业生产太阳能电池片的厂家,无疑成为整个产业链矛盾最集中的焦点。
  与会代表认为,从2009年起,中国硅原料紧缺的状况必然出现较大的改观。从赵建华的轻松表情可以看出中电光伏对未来走出硅料制约困境的信心。毕竟中电光伏2009年的生产线将增加至10条,产能由现在的192兆瓦扩充到320兆瓦;毕竟赵建华团队手中握有核心技术,他本人至今保持着20多项光伏领域的世界记录。
  多晶硅扩产取得实质进展
  9月19日,四川省通威集团永祥多晶硅生产基地首期1000吨多晶硅项目投产。该集团二期3000吨项目奠基仪式在乐山市举行。
  据通威永祥内部人员介绍,其多晶硅项目总设计规模达1万吨,分三期完成。他表示,此次投产的1000吨一期工程,使该公司在连续生产及稳定性、产品质量保障等方面获得了多项突破;在硅棒生长速度、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自主创新,特别是在还原系统操作压力等世界性技术瓶颈的攻克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
  他向记者表示,一期工程第一炉多晶硅产品已经过美国Evans Analytlcal Group检测认定,产品质量优异,远远超过太阳能级,接近电子级,这在国内多晶硅行业中是较为罕见的。
  同时受到业内关注的还有大全集团,这是另一个规划生产万吨级多晶硅的企业。大全集团执行总裁葛飞在专题论坛上介绍了企业的发展状况。葛飞表示,大全首期年产1500吨多晶硅生产线已于2008年7月8日在重庆万州建成投产。该项目实现了全自动、全流程、全循环的工艺,能耗低、绿色环保、产品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专家认为,这是国内第一条真正意义的千吨级多晶硅生产线,打破了国外公司在高纯多晶硅制造领域的技术垄断。
  据记者了解,大全集团一期扩建2650吨多晶硅项目也于2008年5月31日开工建设,2009年3月30日建成投产,届时总产能达到4150吨。大全明年将开工建设二期6000吨项目,在一期项目的基础上采用国际上最新研究成果和54根芯棒的还原炉技术,2009年年底建成投产3000吨,2010年全部建成投产,届时总产能将达到1万吨。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一批多晶硅企业的投产,国内光伏行业将逐渐走出缺硅时代,曾经疯涨的硅料价格也将回归理性,这最终带来的会是廉价、清洁的能源。
  薄膜技术“逆流而上”
  “2008年底将采用美国公司的方案,建厂生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计划2011年的产能将达到20亿瓦。”此次会上,中国百世德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CEO方朋讲到这一规划时,全场立刻响起一片惊叹声。
  据介绍,百世德计划在苏州、南昌建设两座工厂,投资金额分别为25亿美元。苏州工厂投产时间预定为2008年底,南昌工厂为2009年第一季度。假如这一规划得以实现,百世德将成为拥有全球最大薄膜太阳能电池工厂的企业。
  而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2007年年报中也披露,将在2008年建设一个50兆瓦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记者注意到,除了数家专业生产薄膜电池的企业,多家原本生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厂家,均有投资非晶硅薄膜电池的规划。
  统计显示,2007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400兆瓦,比2006年的181兆瓦增长了120%,市场占有率也由2006年的8.2%提升至12%。有机构预测,到2010年薄膜电池组件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20%。
  近几年薄膜电池能够占据一定市场,主要是因为硅原料的严重不足。然而在目前多晶硅逐渐投产,硅料供应有望满足市场需求的时候,多家企业逆流而上,向薄膜电池产业挺进,这似乎有些费解。
  但薄膜电池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业内人士认为,薄膜电池成本低,尚有利可图,且适合于未来大规模光伏电站的应用。作为一种成长中的技术,薄膜电池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企业应该看到其中的风险。而一种既节省了硅原料和硅片制造工艺,又具有晶体硅电池的高转化率和稳定性等优点的产品———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被称做是最具前途的产品,将成为今后太阳能电池发展的方向。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