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工业软件产品占软件产品收入的9% 软件业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

工业设计领域的CAD、CAE、CAM由于在流程上的衔接,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始集成这三大软件功能,实现整个产品设计和制造周期的管理。例如达索的CATIA即CAD/CAE/CAM一体化软件,例如ANSYS和PT合作推出的“仿真驱动设计解决方案”。

  当在技术上遇到难以跨越的门槛,企业可通过收并购具有相关技术的海外公司以吸纳技术,加速产品线的完善。云计算推动了带来了工业互联网和工业APP。工业软件打通了不同工业软件之间的数据逻辑关系,实现异构工业软件、数据和模型的集成,方便用户实现一体化流程。另一方面,工业软件的使用也更为简单和便捷,降低了使用门槛。

  目前,达索、Auto desk等国际工业软件巨头都在积极布局云端。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工业软件构建行业知识图谱,提升行业应用中知识自动关联、自动获取的智能化水平,以完善工业软件的功能。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提高工业软件的数据分析能力,帮助用户进行决策。需求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使越来越多企业从单一的软件销售转向提供解决方案。由于工业软件企业积累沉淀了专业的工业知识,个性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也不失为一种增加营收的途径。但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软件开发对于基础功能的忽视。

  我国工业软件运行态势平稳向好

  近年来,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稳步壮大,供给能力有效提升,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软件业务运行态势平稳向好,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全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由2019年的172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41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8.5%。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目前,我国有54.2万余家工业软件相关企业。

  尽管受到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软件业务呈现出平稳向好的运行态势。工信部近日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1至10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业)业务收入84214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软件业利润总额10047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

  从细分数据看,工业软件产品收入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1至10月,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1861亿元,同比增长12.8%,高出全行业水平2.8个百分点。

  2022年以来,我国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表明我国软件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反映出信息技术服务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2022年1至10月,信息技术服务收入54583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64.8%。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8234亿元,同比增长7.7%,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比重为15.1%;集成电路设计收入2286亿元,同比增长13%;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8386亿元,同比增长16.5%。

  此外,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也正在不断扩大,行业规模占软件业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1至10月,工业软件产品占软件产品收入的9%,高于2020年同期的8.5%。

  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创新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软件对于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业内专家分析,在国家宏观政策大力扶持、工业互联网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下游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有望持续提升,为工业软件的行业应用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工业软件市场容量有望持续扩大,预计到2023年达到3223.5亿元。

  2019-2021年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两化融合发展成为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发展时代主题,2019-2021年,三年来我国工业软件行业整体呈上升态势,截止至2021年我国工业软件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2164亿元。

  工业软件是机器设备、高端机床的灵魂,离开了工业软件的机器设备,就是一堆废铜烂铁。工业软件除了CAD、CAE和CAM之外,还有一个起着主导作用的EDA软件,它代表着工业软件的最高层次。

  工业软件是工业设计和生产最重要的核心技术,设备能够正常运行主要得益于软件中赋予的各种程序语言,目前,西方国家工业软件发展时间较长,基本上掌控着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有许多软件公司就是依赖售卖软件得以发展和生存。

  工业软件在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控制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工业产品的数字设计、验证和测试,工业装备的数字化控制,都离不开工业软件的支撑。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自“十三五”以来,国家密集推出政策,推动软件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软件业稳中求进,规模质量效益全面提升。进入“十四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促进我国软件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和重点举措,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软件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1年2月初,科技部发布《关于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工业软件首次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这标志着工业软件已成为国家科技领域最高级别的战略部署。与此同时,《“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软件”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也随即发布。

  2021年7月2日,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大力推动自主可控工业软件推广应用,提高企业软件化水平。

  2021年11月30日,工信部印发《“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 《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软件业要实现“产业基础实现新提升,产业链达到新水平,生态培育获得新发展,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的“四新”发展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工业APP突破100万个,建设2-3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高水平建成20家中国软件名园。

  国内工业软件市场规模有待提升

  顶层设计的持续加强,政策体系的不断健全,工业软件发展“如鱼得水”。但在研发设计软件、生产管理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平台及工业app等细分领域仍存在不足,国内市场规模有较大提升空间。

  近三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稳步壮大,供给能力有效提升,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据了解,全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由2019年的172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41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5%。

  今年1-10月份,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20737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的比重为24.6%。其中,工业软件产品收入1861亿元,同比增长12.8%。

  取得如此成绩,相关企业功不可没。以中控技术为例,中控技术近四年在研发上投入的资金均超过总营收的10%以上,2021年中控技术的研发投入达4.97亿元,同比提升37.19%,占营收的比重达到10.99%。中控技术深耕集散控制系统、安全仪表系统、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等自动化控制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大力布局和发展工业软件、行业解决方案、仪器仪表等产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3.0+4.0”产品及解决方案架构。

  今年7月,中控技术推出了新一代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i-OMC)系统,该系统在基于传统集散控制系统功能之上,深度融合工厂操作系统、工业AIoT、先进工业网络、智能优化、模型预测等技术。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