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产品开拓非洲市场正当其时
国家发改委一个下属机构的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在非洲有很大发展空间。新华社近日的报道认为,自行车、摩托车、电视机、纺织品等越来越多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在遥远的非洲大陆正成为畅销产品。该研究报告表示,“拥有7亿人口的非洲大陆市场不但广阔,而且充满机遇,几乎所有非洲国家对轻工、家电、电子等产品的需求量都很大,而这恰恰是不少中国商人忽略的巨大市场。”
正当某些国家用贸易壁垒和非关税贸易壁垒阻挡中国产品的时候,中国企业到非洲去发展,不仅仅是一个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出路,更是让开大道,占领两厢的做法,在经济上以世界的“农村”包围世界的“城市”。发改委的研究人员认为,非洲拥有53个国家,每年贸易额2500亿美元,而当地工业普遍落后,大部分商品依靠进口。非洲的商机来自于中国与非洲经济的高度互补,即在资源、工业、贸易、市场上的高度互补。
实际上,我国农业和养殖业也是与非洲发展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渠道。有一个山东农民到我国驻肯尼亚公司当厨师,发现当地土地租赁价格便宜,光热条件适宜而蔬菜市场巨大。于是他在肯尼亚开始种菜,几经试验,他种菜发了财,还带动了肯尼亚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受到了肯尼亚政府的欢迎和肯定。因此,不仅是轻工业如纺织品服装业和电子工业等,农业和渔业等传统产业,走向非洲也有很大的用武之地。
非洲国家宏观经济状况普遍不佳,国内经济结构单一,国际收支状况尤其不堪,因此全球最不发达国家好多集中在非洲,他们也是全球扶贫减免债务的受惠国。但是,只要他们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开发,非洲许多国家会提高支付能力。即使他们暂时没有硬通货来支付,企业将部分赢利购买非洲的许多资源运回国内,也是可以获得很好的利润的。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引进外资普遍欢迎的是能够填补国内生产空白,填补国内生产不足,或者可以增加国内就业、帮助出口的外来企业。同样,中国企业到非洲去,不能仅仅着眼于赢利的短期利益,也要着眼于帮助非洲经济自我发展的能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宾主双赢和利益长期化的结果。
鉴于我国已经对非洲部分国家给予特别优惠关税待遇,广东已经有企业开始挖掘非洲特惠商品的“金矿”。据拱北海关统计,2006年第一季度,广东关区进口非洲特惠商品货值377万美元,是去年全年的3.4倍。企业购买非洲资源在当地进行初加工后运回国内供应市场,也是一个发展方向。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我国五金面临紧迫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