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中国大规模发展生物能源的前景并不乐观

日前,中国政府叫停玉米加工乙醇新项目的限制引起了市场关注。国家发改委已要求各地方政府,停止批准用于“工业用途”的玉米加工新项目。乙醇(通常从玉米中提取)可被用作清洁燃烧型汽油添加剂。它在美国和巴西等国家的应用比较普遍,但中国多数省份的乙醇生产和应用,仍处于试验阶段。
从近期的粮价上涨形势来看,发改委出台相关限制性政策的原因很明显--乙醇产业发展过快,已经加剧了中国政府对粮价走高的担心。在中国政府当前的决策“盘子”中,“粮食安全”是比发展生物能源更重要的问题。发改委工业司官员说得很明确,目前乙醇工业一哄而起,盲目建设的势头,不仅不利于农业结构调整,也不利于玉米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并有可能引发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安邦分析师还注意到,发改委专家今晚(21日)在中央电视台专门解释,限制新上乙醇项目,对于中国的能源消费不会有任何影响,因为中国的石油消费已超过3亿多吨,而国家批准建设的4个生物燃料乙醇生产试点项目已形成的每年102万吨产能,连石油消费的零头都不够。
中国并非唯一一个认识到扩大乙醇生产对粮价产生影响的国家。美国乙醇产量的增加,是导致今年美国玉米期货价格上涨75%的关键因素。20日,美国玉米期货价格接近每蒲式耳3.76美元的10年高位。因此,发改委上述限制令的另一个目的,恐怕也是担心中国在粮价上涨之后,中国会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加大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
中国对乙醇燃料工业的限制,对未来中国生物能源的发展会有何影响呢?根据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国际上大规模制造生物能源的国家,一般都与资源禀赋有关,如燃料乙醇制造大国巴西,2004年的乙醇产量就达到1020万吨,具有几乎用之不竭的生物资源;乙醇汽油消耗大国美国,同时也是全球的玉米生产大国,而且美国的期货市场对全球粮食期货还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这些国家都具有农业用地面积大,资源禀赋条件好的特点。
而这些条件,恰恰是现在中国所不具备、或者是正在恶化的条件。中国的现实条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能源需求每年都在快速增长;二是中国人口数量巨大,吃饭是个大问题,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极为敏感;三是中国的资源禀赋条件不好,人均可使用的农业用地不多,粮食生产与其他生物能源作物很容易形成争地争空间的情况。拿玉米制乙醇为例,中国东北的玉米生产曾一度令当地发愁:国产玉米的质量与市场交易能力,不足以在国际市场占一席之地;后来找到了玉米养猪的路子,但仍然是附加值较低的农业;好不容易找到了制造乙醇燃料的路子,却很快与粮食安全发生了碰撞。据有关数据,2001年中国玉米工业加工转化消耗玉米仅为1250万吨,2005年增加到2300万吨以上,增长了84%;而同期玉米产量增长了21.9%,远低于工业加工产能扩张的速度。
在中国的能源战略中,生物能源曾经也具有较为重要的位置。但现在看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资源条件以及粮食安全问题,限制了生物能源大规模的发展。还有一个原因是,煤化工产业及相关的利益集团,正在对中国走煤化工缓解能源瓶颈的路子发挥相当重要的影响。在日前完成的中国《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十五年将成为重点发展目标。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中国大规模发展生物能源的工业前景需要重新评估。虽然中国在政策上也鼓励发展生物能源,西部地区也进行了发展多种生物能源(如麻风树)的试验,但从现实可行性来看,大规模的、工业化的生物能源发展,在中国的前景并不乐观。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