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推进送货机器人系统化发展 仍面临诸多挑战

  近年来,送货机器人不断走上街头,开始进行测试,大有将要商用化的汹涌势头。不过,就目前而言,送货机器人的技术水平仍然不够完善,应用场景也面临诸多挑战。

  近日,在联想召开的全球科技创新大会上,京东集团创始人兼CEO刘强东表示,未来必然会是机器人送货的时代。

  刘强东这么说,自然有他的底气在。近年来,京东在物流自动化、无人化的发展上已颇有成果,快递无人机、送货机器人等均已先后进入测试阶段,离正式部署已为期不远。并且,据刘强东表示,京东无人仓也将在2018年“双十一”开启之前推出,未来几年内将是智慧物流体系打造的关键阶段。

  国内的机器人送货悄然兴起,欧美多国则已发展多时。最近,邻国日本也开始发力物流自动化,推出了送货机器人“CarriRoDelivery”。日本机器人开发创业公司ZMP在东京举办的“ZMP论坛”上发布了这款送货机器人。据了解,这款机器人像一个带车轮的大箱子,并配备了快递盒。CarriRo行驶时通过摄像头和雷达来识别周围环境,并把货物送到顾客家门口。

  CarriRo最多可以装载100公斤的物品,ZMP计划用它来配送小型无人机难以运送的食品等。ZMP将向物流公司等提供物流机器人CarriRo。

  快递机器人之所以受到国内外顶尖科技企业、以及初创公司如此重视,迎来了发展的风口,就在于物流业的未来具备令人惊讶的发展潜力。

  据《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预测,到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或将达到360万亿元。这么大的市场,当然是兵家必争之地。数据显示,全球快递包裹每年约700亿件,而2016年中国的快递包裹就超过了300亿件,快递业务收入超4000亿元。据中国邮政快递报报道,7月12日,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还透露,今年第二季度起,中国已常态化进入单日快递“亿件时代”。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无论京东、顺丰,亦或是阿里似乎都有自己的打算,每一家都想在如此庞大的市场中分一杯羹。

  不过,虽然这些“快递员”机器人广受关注,“粉丝”众多,但是在实际的应用当中,目前来说,还只是处在测试阶段,尚不能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此前的“618”期间,京东配送机器人正式投入运营,在中国人民大学完成首单配送任务。但是就实际运作而言,京东配送机器人仍然有不少尚有欠缺的地方。首先是速度太慢,还没学生步行的速度快,而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机器人的最快速度和电动车差不多;同时,行进过程中,工作人员一直拿着遥控装置尾随在机器人身后,遇到前方有人时,工作人员就会主动上前,让行人避让机器人。

  相比起人类的灵活应变,眼下的送货机器人动手能力还相当欠缺。它们面对的配送场景非常复杂,需要应对各类订单配送的现场、路面、行人及各种突发状况等,以目前的技术还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决策并迅速执行,人工仍然占据物流业核心地位。

  目前机器人扮演的只是辅助角色,实用价值不大,主角仍是大量人工。智能物流是物流业转型的必经之路,单靠快递行业的单打独斗难以撑起物流大旗。

  由此可见,目前送货机器人的技术水平仍然不够成熟,进步空间还很大。当然,刘强东们也不指望这些机器人立刻能应用到实际物流当中去。现在更多地是放到诸如校园这样的封闭环境下进行训练、测试,在未来5-8年内逐步实现物流自动化进程。

  因此,送货机器人想要真正发挥其功效,一则需要将快递、外卖业末端配送一公里纳入城市规划配套设施建设中,与政府建设协同合作是社会服务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势在必行的一个环节;同时,还需通过无人配送车、无人机、配送机器人和无人仓库等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强大的智能物流网络,可以覆盖无论是农村或是城市的物流需要。

  如果进一步延伸,从产品的采购到库存的配给、到库网的调拨,到整个生产、到配送站,都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物流体系的智能化,那样将构建成一个无人的商业体、智能的商业体。

  因此,现在来看,送货无人机领域的发展,更多的还是噱头和营销,与此前的一系列宣传手段极其相似。但从长远来看,用机器人加人工智能解决物流运输,的确是大势所趋。目前,包括智能驾驶和机器人技术正在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未来应用场景也将越来越多。

  未来,送货机器人想要真正实现落地,并充分发挥出其能力,仍然需要徐徐图之。通过长远的规划与体系化发展来实现综合布局,并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送货机器人等物流自动化产品才能获得用武之地,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