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厂走进千家万户 机器人和普通人家“亲密接触”
能“听懂人话”的导诊机器护士、会多国语言的会场服务助手、智能避让障碍的包裹配送员……不久前闭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吸足眼球”。
变革浪潮正起,未来扑面而来。从无人车间从事自动组装的机械臂,到可以用语音、手势控制的家用机器人,国产机器人日渐从工厂走进千家万户。
精准组装、无人快递:国产机器人占领全球1/3市场
机械手来回切换,快速、有条不紊地把零部件组装成一件成品。这样繁忙运作的全机器人操作生产流水线,已经在不少工厂投入使用。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显示,中国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工业机器人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而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数据,国产机器人的市场占比已达33%,且高端机器人的国产率增速最快。
在浙江杭州,余杭区供电公司的电力工作人员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战友”——“室内挂轨机器人”正在慢慢移动“巡逻”,巡查站内主设备。这些“战友”24小时在岗,灵活地对室内设备进行实时检测,通过自身搭载的可见光传感器、红外热成像传感器监测及局放检测设备,及时获知设备异常。
无人机、无人车开始送快递。一家电商巨头表示,在江苏一个地级市,无人机在一个月里配送了三千多个订单。同时,据其测算,无人车送快递的每单成本不足1元,普及后还会下降。
据统计,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把机器人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推进发展,已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40个,机器人应用遍及汽车制造、工程机械、食品等行业。
能对话、会喂饭:人工智能走近寻常百姓
“你好,欢迎回来!”在Alpha2机器人智能管家的控制下,房间的灯光亮了,空调自动打开,窗帘缓缓拉上,电视切换到新闻频道。
这是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一幕。Alpha2由深圳一家科技公司设计制造,该公司负责人说,机器人管家将在家庭陪伴和服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机器人还能更精细的事。像人的手臂一样,用勺子舀出食物送到嘴边,让手臂无法自由活动的人轻松就餐——一个康复医疗机器人的雏形,让观者称赞。
帮助百姓生活,机器人还有妙招。爬墙、越障,可吸附在铁磁、玻璃幕墙表面上,每分钟翻越6~10次,前进速度平均每分钟2米,能在1小时以内清理近百平方米的面积——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研发出了一款集聚攀爬翻越等多种武艺于一体的“空间萝卜”多功能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仿生设计,重5千克,长度小于1米。
清华—讯飞联合实验室推出的人工智能系统“智医助理”,已经通过了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成绩在全国同期53万名考生中排在中上等。这意味着,这一机器人投入应用后,可以辅助提升医生的诊断精度,缩短诊疗周期。
业内人士表示,借助海量数据,中国企业在语音识别、语言翻译、无人车等领域表现出色。“机器人已具备对话功能,可以听、说、读、写、译,人工智能正在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说。
订规划、立标准:制造业、康复和国防安全是未来三大方向
随着机器人的普及,人们对其安全性的忧虑也在增加。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家用服务机器人,安全标准正在不断制定和完善之中。
专家指出,人永远是技术的主人,目前机器人仍处于初等阶段,还需通过制订规划、树立标准来促进产业蓬勃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国产机器人产业“小、弱、散”的整体格局没有改变,国产机器人标准体系需要完善,关键部件自主创新仍需突破。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说,机器人产品要互联互通,技术上就要统一标准,“这么多机器人企业成长起来,如果没有行业标准,很难良性共存发展”。
“我国机器人产品的核心零部件迈出了国产化步伐。”曲道奎说,自主技术在机器人制造领域的占比,已经从几年前的10%逐渐上升到现在的大约30%。
中国机器人未来的发展也离不开基础理论和核心自主技术的支撑。“离开了基础研究,机器人发展无法突破。”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汉表示,制造业、康复和国防安全是未来我国机器人发展需要重点瞄准的三个方向。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蔡荣华说,我国制造业将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工业机器人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一个重要选择。同时,服务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国内日益壮大的老年服务、医疗康复、教育娱乐等领域。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