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推动中国制造升级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1日联合发布数据,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与9月持平。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没有坏消息其实就是好消息,对于正在转型升级中的产业来说,需要在稳中求变,若新动能还不能独挑大梁,那就让旧动能多坚挺一阵。
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其释放新动能将是预料中的事情。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制造将获得长足的进展,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落实,会为整个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不仅指苦练内功迎来的机遇,也包括对外合作带来的机遇。
这两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正在韩国访问,两国建交短短20多年,贸易额已接近3000亿美元,增长近60倍。这种迅猛发展势头在全球“难寻先例”。此后,两国经贸合作将会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在制造业领域也是如此。
两国领导人正在积极推动《韩国制造业创新3.0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挂钩,实现两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此,两国将加强在制造业政策、设计领域研究、绿色工厂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将建立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长期合作机制,携手推进与机器人产业有关的各种项目。
无论是韩国的战略,还是中国的规划,都是迎接全球“工业4.0时代”而探索的自身道路,虽然都可能借鉴德国率先提出的“工业4.0”方案,但结合本国实际,形成自身特色。中韩在制造业领域有竞争,也有合作,但在探索未知领域时,两国合作远大于竞争。
在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际,我们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也不排斥“拿来主义”。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今天,一些国际合作能够让科技创新的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尤其是在国际竞争中,增加一个合作伙伴,就是减少一个竞争对手。
最近,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终于签署协议,它是中国企业与法国企业共同承担的项目。单个国家或企业承担金额如此庞大的项目,都是不小的挑战,但是多个企业联合承担,则分散了风险,同时也发挥各自特长。在制造业领域,中法、中韩等都应该有大量可以合作的项目。
李克强在会见韩国主要企业负责人时也表示,希望韩国大企业把握机遇,继续扩大对华合作,与中方企业强强联合,共同开展第三方市场国际产能合作,更好地实现互利共赢。
需要合作的不只是“强强联合”,《韩国制造业创新3.0战略》充分考虑到韩国中小企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技术研发实力不足的特点,采取了由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由试点地区逐渐向全国扩散的“渐进式”推广策略。
中国制造业显然也可以借鉴,不久前,李克强在大连提及有一家创新小企业,用互联网帮助东北不少企业实现了机床智能改造。换言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既可以有“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也可以有“小企业撬动大中企业”,借力创业创新这股东风,中国经济这盘棋才是真活了。
中国经济需要发掘新动能,但新旧动能并不一定互相排斥,通过适当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安排,旧动能很可能就会转换为新动能。我们期许通过国际创新与产能合作,以及国内大中小企业的创新联动等方法,中国能尽快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