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低压电器企业迎来发展“高压”

  近年来的我国低压电器制造业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在企业经济规模上的漏洞却是国内低压电器行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因此,国内企业必须加大科研与新产品研发投入,以此预防新一轮的市场冲击。

  我国低压电器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地,企业分布总的来说是合理的。企业在经济规模上存在几方面问题:

  (1)企业组织规模小而散,缺乏竞争实力和优势。目前我国低压电器企业进入国家大型企业的厂家为数不多,而中小企业占90%以上(年销售收入和总资产均在5亿元及以上的为大型企业;在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其余为小型企业)。

  (2)区域结构趋同,不能体现比较优势和协作效益。80年代以来的20年间,低压电器厂由原来60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1000多家。由于盲目上项目、铺摊子,造成地区产业趋同化现象严重,经济效益低下,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产品积压,能源、材料浪费,经济效益低下的不良后果。

  (3)技术结构不合理,主要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低。据统计,在企业的主要技术设备中,技术经济性能比先进的只占1/3。骨干企业主导产品达到90年代国际技术水平的仅占18%左右。

  如果我国低压电器行业不加大科研与新产品研发投入,不加大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快速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将阻碍我国低压电器行业可持续发展,并失去市场竞争能力。最终等待他们的无疑是被“踢出局”。

  而目前低压电器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确实比较乐观。在2012年电工行业多种运行数据遭遇“滑铁卢”的情况下,低压电器行业发展的良好成绩给行业带来一丝慰籍。

  时间再退回2011年,虽然电力、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但低压电器行业受新一轮农网改造和保障房建设的带动,行业总体生产和销售较上年仍有较大幅度增长。据统计,2011年低压电器全行业总体生产销售及主要产品销售量较2010年同期约实现15%左右的增长,行业中不少优秀企业产销增长超过30%。

  事实上,这种逆势上扬的趋势并不足以使国内低压电器企业放松警惕。在相应利益驱使下,国外着名电气企业纷纷抢占国内市场,如施耐德、富士、西门子、ABB等国际知名企业都相继登陆我国。除了瓜分国内的高端市场外,它们又实施“本土化”战略,以独资或合资方式在中国本土设厂,在国内的中端电器市场也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甚至还在觊觎国内电器的低端市场。这无疑对国内低压电器“低价位优势”是一个致命的冲击,最终只能迫使企业在低层次市场夹缝中求生存。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低压电器市场蛋糕依旧很大,国内企业必须时刻居安思危,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掌握核心竞争力,不断缩小与国外高档产品的差距,才能在这块诱人的蛋糕面前分得一杯羹。

  未来低压电器产品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低压电器产品智能化。在现代化电站和工矿企业中,已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监控系统,对与之相配套的低压断路器提出了高性能、智能化的要求,并要求产品具有保护、监测、试验、自诊断、显示等功能。

  产品电子化。在现代化企业中,采用PC控制系统代替由电气—机械元件组成的系统,已是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主流。该系统要求电器产品具有高可靠性、高抗干扰性,还要求触点能可靠接通低电压、弱电流,触头断开时的电弧不能干扰电子电路的正常运行。

  产品组合化、模块化。将不同功能的模块按不同的需求组合成模块化组合电器,是当今低压电器行业的发展方向。在接触器的本体上加装辅助触头组件、延时组件、自锁组件、接口组件、机械连锁组件及浪涌电压组件等,可以适应不同场合的要求,从而扩大产品适用范围,简化生产工艺,方便用户安装、使用与维修。与此同时,还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产品质量。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