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山东光伏产业的“力诺模式”凸显绩效

  一季度,力诺电力集团接连中标并开工超过100兆瓦的光伏电站项目,这些项目分布在上海、山东、河南、内蒙古等,涵盖了华中、华东、华北等多个地区,上升势头令人关注,这在经过市场洗礼、对当前整体仍在过冬的光伏企业中可以算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力诺出现这种结果并不意外,这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有关。

  对此,力诺电力集团总经理周广彦认为这正是“力诺”模式的优势所在。他介绍,力诺光伏板块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下游,即电池生产、组件拼装、终端应用,因而企业内部自控能力比较强,相对于上游受市场冲击较小,装备最好、成本最低、质量最高、服务最优的特点在市场能够得到直接体现。在车间实际采访时,有员工表示,他们的“自动化水平非常高,装备基本都是个顶个”。一位员工还很自豪地专门向记者引荐刚引进的超高清EL测试相机,这台机器已在4月10日为欧洲最大的电站承包商生产订单中得以实际应用。

  应当承认,山东光伏产业在国内光伏板块上并不耀眼,但2003年力诺等就介入光伏产业,山东可算是我国光伏产业先行者之一。此后的2004年至2010年,光伏行业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尚德、赛维、英利、天合等业内翘楚均在这个时期涌现,我国光伏产业整体规模短期内跃居全球首位,力诺光伏整体规模在业内并不十分突出。

  力诺光伏总经理李秉霖认为,这与企业对光伏产业的理解与掌控有关。他说,“(企业的)高管人员大都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颇、台湾等地,这种国际化的管理团队有更宽的视野,对产业有更深的解读,在发展中并没有刻意将规模放在首位。在研发领域突出转换率与新品研发等核心技术,在生产环节突出成本控质和质量优先,在销售环节突出终端需求与国内市场。”

  这种略显另类的商业模式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上优势并不明显。2010年后,欧洲各国陆续削减补贴政策,加上欧美“双反”,国际需求急转直下,在国外市场需求锐减、欧美“双反”调查等多重冲击下,“两头在外”的中国光伏企业大都陷入亏损时,这种商业模式却显示出了其独有的竞争力。由于前期铺垫,力诺光伏近几年销售一直平稳,市场份额逐渐提升,在多个光伏应用领域相继中标大型光伏电站也就不令人奇怪了。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的一位专家做了如此解读:健康增长的企业在战略上都很少失误,力诺光伏的今天得益于管理者当初对市场相对准确的把握,这种理性的研判与稳健的思维难能可贵。

  这种前瞻性理念在市场终端体现得更为明显。2009年,中国政府为促进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开始实施“金太阳”工程,旨在促进国内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当时,国际市场需求甚旺,我国光伏企业大都将目光聚焦在国外,真正对“金太阳”工程感兴趣的似乎不多,力诺却认为这是提升国内市场的好机遇,专门成立电力工程公司——也就是现在的力诺电力集团前身。西藏日喀则10兆瓦、青海德令哈50兆瓦、力诺科技园10兆瓦荒坡电站和1.6兆瓦屋顶电站等代表性的工程就诞生在这个时期,前者还是山东省最大的援藏工程。力诺不仅借此占居了市场先机,还率先掌握了多项世界领先的施工技术,积累了丰富经验。

  记者注意到,由力诺电力施工的这些光伏发电工程,除常规地面电站外,包括了多种应用领域。邹城20兆瓦项目将光伏发电和现代农业相结合,济源20兆瓦项目体现了光伏发电和光热的综合应用,时风集团20兆瓦项目则采取将太阳能组件与屋顶表面一体化的方式。同时,光伏发电还在通信基站供电、高速公路监控、国防监控等新的领域和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在2012年国家第二批金太阳项目申报中,力诺电力获批11个共140兆瓦,占据山东市场的40%以上,在国内光伏行业名列第二;已完成项目核准的地面电站近200兆瓦,建设完成后,力诺电力今年电站建设整体规模在国内光伏行业中位居前三。

  今年一季度,山东省外贸进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3.6%和6.4%,对新兴市场与新能源产品出口比重持续提升,力诺光伏在日本、澳大利亚、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表现为此做了实际诠释。“力诺光伏正为日本和澳大利亚客户做订单,自身也有近100兆瓦的组件需求,虽然组件实行24小时不停歇生产,仍然供货紧张。”力诺光伏集团生产总监王象河解释说。

  近期,国家能源局正酝酿出台分布式光伏发电政策,并将作为长期的光伏支持政策而存在。对此,力诺电力也做了充分准备。目前,力诺电力已在全国布局14个营销公司,储备了大批项目准备申报分布式光伏电站政策,全国累计近700兆瓦,仅在山东省内就超过了280兆瓦。正在加速向前奔跑的山东企业,将与国内同行一道,共同谱写新能源产业的春天。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