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上岗的挑战
机器人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不可逆转,并且呈加速发展的趋势,作为劳动者,无法抗拒这一进程,应主动改变来适应这一趋势。改变,应成为劳动者不变的追求。
中广网北京2月2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澄点评:机器人上岗的挑战。
往年春节过后,富士康公司都会展开大规模的招工。但是,这种情景今年就没有出现,富士康已经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暂停招工。面对工资成本上升和招工难的局面,富士康决定加快工厂自动化进程,启动“百万机器人”计划,将用机器人代替部分员工从事单调重复的工作。以后,富士康下属工厂要大规模招工,需要经过总裁的亲自批准,显示了富士康产业升级的决心。
现在,从富士康工厂到佳能工厂,从飞利浦的小家电生产到苹果产品生产,机器人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世界正在进入机器人时代。富士康的机器人计划就是这一变化的缩影。机器人计划的推行引发了不少员工和媒体的担忧:会出现机器替代、排挤员工的现象,更有媒体发出了未来机器人会占领地球的担忧。
从广义的角度,机器人也是一种机器。从历史的长河考察,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机器发明、应用和普及的历史。机器的应用拓展了人类工作范围,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生活质量,体现了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从另一角度,机器的应用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也是对现有劳动力的一种替代,代替劳动者从事重体力、危险等岗位工作。
自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对劳动力的替代一直存在。这种替代首先从简单重复性岗位开始,一直向高端技术型岗位延伸。
在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成熟,机器人种类繁多,甚至具备一定的智能思考的能力,能承担更复杂的工作,不仅广泛应用在汽车生产等制造业领域,也开始 大规模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像家政服务、医疗护理等领域都出现了机器人,在更大范围内开始了替代劳动者的进程。像传统的金融业这样的高端服务业,也开始大量引进机器人服务,像自动存取款机的出现,就能不分昼夜的工作,替代了银行柜员的大量服务,而且比人工更为出色。
这种技术进步不仅导致传统的蓝领员工被加速替代,白领也感到了危机。这就引发了机器和劳动者的矛盾。
那么,这种进程到底对人类是好事,还是坏事?
从社会进步的角度观察,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将引导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无疑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科技进步造福社会的真实写照。并且,人类既然创造了机器人,也完全有能力驾驭机器人,让他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但另一方面,从微观角度观察,可以肯定的是,机器人上岗过程就意味着减少对该岗位员工的需求,被替代的员工就面临着重新就业和工作技能转型与升级的考验,这是一个痛苦和无奈的选择。
从宏观角度观察,这种替代进程引发了就业结构的变化,将减少对劳动密集型岗位员工的需求,与此相对应,机器人的应用将颠覆传统的社会分工,会出现一些新的工作岗位,社会将增加对机器人技术研发、维修等岗位员工的需求。此外,像创意行业,以及需要彼此之间进行情感沟通的传统服务行业也很难被机器人取代。
政府有关部门应提前预测就业结构的变迁,加强就业培训,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用工需求的变化。机器人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不可逆转,并且呈加速发展的趋势,作为劳动者,无法抗拒这一进程,应主动改变来适应这一趋势。改变,应成为劳动者不变的追求。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