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工业机器人虽呈燎原之势 行业发展仍欠“春风”

  我国自动化系统自主创新能力低下,自主知识产权匮乏,具体表现在国产高端自动化产品奇缺,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国国产高端成套专用控制系统或优化系统几乎为零,公用工程大型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十分落后。

  公用大型工程装备指的是大型工程机械装备、大型矿山机械装备、大型口岸工程装备、大型交通工程装备、大型城市工程装备等,长期以来,资金投入不足,研发力量薄弱,缺乏现代控制理论、方法、技术的融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挖掘机、大型摊铺机、大型装载机等重大装备,控制系统绝大部分由国外提供。

  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看中国的工业自动化水平

  我们以工业机器人为例子,来看中国的自动化现状。自从20世纪60年代人类制造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就显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经过40年的飞速发展,在工业发达国家,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物流、制造业等诸多领域中。

  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工业及汽车零部件工业,占整个机器人市场的61%,金属制品业占8%,橡胶及塑料工业和电子电气行业分别占7%,食品工业占2%,其他工业占15%。

  目前,我国进口的工业机器人主要来自日本。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每年新增工业机器人的台数和总量都在快速增长。200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台数达5770台,2007年为6581台,2008年则达到7500台。截至2008年年末,我国已有工业机器人31400台。

  随着我国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机器人保有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不少差距。仅从汽车工业每百万名生产工人占有的机器人数量来比较,日本1710台、意大利1600台、美国770台、英国610台、瑞典630台,而我国还不到90台,中国仍然是世界上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面对中国这样庞大的市场,每个机器人供应商都有着非常大的用武之地。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建立了9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和7个科研基地。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为发展我国机器人产业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已经能够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平面关节型装配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弧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搬运码垛机器人等一系列产品,不少品种已经实现了小批量生产。

  尽管机器人产业化已呈星火燎原之势,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除了众多历史原因造成的制造业水平低下的原因外,更多的是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认识和定位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首先,我国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差。虽然我国在相关零部件制造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无论从质量、产品系列,还是批量化供给方面都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造成关键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影响了我国机器人的价格竞争力。

  其次,中国的机器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虽然已经拥有一批企业从事机器人的开发,但是都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缺乏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一直面临着国外机器人品牌的打压。国外机器人作为成熟的产业采用整机降价,吸引国内企业购买,而在后续的维护备件收取很高费用的策略,逐步占领中国市场。

  再次,国家对工业机器人产业认识不到位,鼓励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少。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及应用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应从国家高度认识发展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这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据了解,日本战后对机器人采取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目前,日本已是世界上工业机器人的第一生产大国。工业机器人作为高新技术产品,应该比照新能源中的电动汽车,出台相应的扶植政策。

  工业机器人,只是我国向自动化强国迈进的一个方面,还有很多其他方面,自动化的应用太广泛了,大部分行业都可以用到,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自动化产业。

  发展自动化是目前中国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快的方法。经济发展归根结底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发展自动化可以从根本上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属于集约型发展,可以带来工人劳动收入的大幅提高,是我国一直提倡的良性发展。

  中国十分重视自动化的发展,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而其中的两大规划,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和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中都非常明确地将自动化产业列入了其规划内容,这在我国众多产业中是绝无仅有的。

  因为自动化产业在技术上属于电子信息产业,但在应用上又属于装备制造业,中国一直所提倡的"用信息化带动自动化"其实就是指的自动化,其实将自动化作为一个产业单独提列出来进行规划也是有必要的,因为它太重要了。

  自动化企业都是大企业,比如德国西门子、法国施奈德、瑞士ABB、美国江森自控等,他们都是世界500强企业,我们中国要想实现真正的工业强国,而不是现在的"加工业强国",就必须发展这类企业。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