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照明产业已处于“过度竞争”状态
过度竞争(Ex-cessivetion)是指某一产业内企业之间频繁发生价格战、资源战、广告战等现象。在中国照明产业,各大企业之间此起彼伏的价格战日益明显,对有限资源的争夺从未停休。
目前,中国照明行业企业之间竞争相当激烈。一方面,有限的优势渠道已经被瓜分殆尽;另一方面,不断有新资本和新企业进入照明行业,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照明企业生存压力大大增加,行业内强者愈强、弱者被淘汰出局的现象越发明显。而企业可争夺资源日益减少、外界资本不断进入等现象表明:
一、企业生存压力大增
自2009年开年之后,各大照明灯饰企业的经销商会议就未停歇过。今年经销商会议不仅数量多、开办频率高,而且企业主动放下身段,在全国各地区开展巡回会议。表面看来,这是企业主动走近市场,拉拢各地经销商。实际上,企业如此作为有不得已的苦衷。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受宏观经济影响,2009年的中国照明行业一直处于低速增长的状态。各大企业在好年景时大肆上马的工业园、生产线等投资,如今到了还账的时候。在一些大众媒体中,也不断看到诸如“某某灯饰融资2亿用于日常营运费用”、“古镇某某灯饰企业主动兜售40%股权”等新闻。因此,在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下,各大企业不得不主动开拓市场,大大小小的经销商会议自然不足为奇。
二、优势资源日益集中
在照明行业,雷士被称为商业照明的“黄埔军校”,欧普照明则被称为家居照明的“大学堂”。2009年,多位雷士系、欧普系的“毕业生”遭到其他企业哄抢,纷纷就任高职。在渠道终端,经营雷士、欧普的经销商也被其他品牌虎视眈眈。这些现象都表明,无论是优秀人才还是优质渠道,都日益集中到知名品牌手中,后起品牌若要崛起,就不得不从这些知名品牌手上“挖墙角”。
但是,随着知名品牌内部管理的完善,市场运营的规范,“墙角”已经不再那么容易“挖”,优质资源也不再那么容易寻找。也就是说,中国照明产业的优质资源已经稀缺,逐渐变得奇货可居。在这个时候,企业是继续挖墙角,还是培育自己的队伍,都值得深思。
三、资本力量翻云覆雨
雷士照明的融资已经不再是新鲜事儿,2009年,众多资本进军照明行业才是最值得关注的大事。在LED照明领域,资本力量尽显无疑。富士康携强劲的资本,在济南一掷千金,投资五亿美元在济南建设LED照明生产基地;碧桂园作为著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1.6亿美元在常州市武进区设立丽视光电,进军LED节能产业;人们对福建龙岩易佰特照明或许认识不多,但是其背后资本乃是中国知名手机电池生产企业福建飞毛腿公司;为世界500强沃尔玛、家得宝服务的知名文具生产商迪赛纳也进入国内照明市场,正式在国内市场推出系列照明产品……这些企业出手不凡,不仅给现有的品牌带来巨大冲击,更凭借强大资本实力迅速切入市场,势将淘汰一大批不具备雄厚资金实力的中小型照明企业。
四、促销手段雷同经营模式老化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中,各大品牌和经销商奋勇出击,希望借助“金九银十”获得良好收成。为此,有些企业甚至提前一个月就启动了促销攻势。然而,毫无新意的促销方式,近乎雷同的促销手段,让消费者产生了疲劳感。其实,中国照明行业今年不仅在促销上没有创新,在经营模式上也同样缺乏新意。
自专卖店模式、物流中心模式和运营中心模式之后,中国照明产业至今没有出现一种普遍认同的经营模式。虽然有扬业照明的网络营销,有易佰特照明的“S+㎡”营销模式,但是这些模式都还没有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因此,中国照明产业经营模式老化已成事实,这种模式老化不仅禁锢了照明产业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行业的创新力量。
五、商家信心不足发展方向不明
2009年,经销商显得十分沉静,不再进行各种新的经营模式的尝试,也不再寻求突破,而是固守一亩三分地,默默地坚持着现有的经营格局。
原因在哪里?原来,伴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照明行业收益的减少,越来越多的经销商经营信心开始动摇,部分经销商甚至撤出照明行业,转而经营其他产业。在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商家自然不愿意突破现有模式,进行经营变革。而商家信心不足的原因,是由于对未来行业发展方向的无法把握。除了销售额进一步上升,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商家对自身价值的体现没有清醒的认识,而企业也无法提供更合理的发展模式。雷士照明与浙江华策关于渠道归属权的纠纷,也体现了厂家与商家在发展方向上的意见不统一。
六、两极分化越发明显
2009年,雷士照明和欧普照明继续领跑,嘉美照明、本邦照明等企业则奋起直追,不断在产品、渠道等方面进行优化。与此同时,在中山古镇十里灯街上,门面的转手率十分高,几乎每天都有一间门面转手,甚至部分门面空余一个月都没有人接手。由此可见,一些实力弱小的企业不得不黯然退场,部分企业则挣扎在生存与死亡线上。在终端市场,品牌的力量也逐渐显现,经营雷士、欧普、三雄极光、霍尼韦尔朗能等知名品牌的商家,日子明显好过那些没有经营知名品牌的经销商。两极分化现象不仅在上游企业表现明显,在下游经销商渠道同样十分显著。
七、行业进入“纳利”时代
4月,《古镇灯饰》周刊一篇“‘纳利’时代的行业抄底”文章,向行业人士宣告了中国照明行业纳利时代已成定局,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巨大的经营压力下,产品价格一降再降,经营利润开始变得非常微薄,再也没有过去那样丰厚的收益。于是,规模经济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亚明、朗能、本邦、TCL纷纷进行扩张的根本原因之一。在纳利时代,一些实力相对弱小的企业也别出心裁,走上产品创新的道路。如古镇哈姆雷灯饰的棉线灯、顺德福田电工的点开关等。而浙江扬业照明则利用网络进行品牌联盟,同样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后记
经过数十年高速发展,中国照明产业虽整体上依旧保持增长态势,但如今已面临一个发展瓶颈。以上7点仅仅是中国照明产业众多问题中比较突出的,它们已经影响到中国照明产业未来的发展。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整合”,包括企业资源的整合、终端资源的整合、配套资源的整合等等。接下来,我们就将为广大读者一一解读中国照明产业开始进入“整合时代”,共同探讨中国照明产业再次腾飞的发展之道。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