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自动化市场新机遇分析

  中国的自动化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永远活跃,永远充满着变化。自从自动化技术在神州大地快速发展应用以来,这个大市场几乎每年都不断涌现出新的挑战与机遇。对于众多自动化企业来说,这既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激励。这意味着当市场景气时,这些企业也不得不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而当市场面临波动和震荡时,积极的企业又总能从新机遇中看到希望。
  始于2008年年末的一场经济危机,对自动化行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考验,直到现在也仍然余波未平。然而,众多闪亮的机遇,却早已从危机中脱胎而出,为自动化企业带来了可期的曙光。在新的时期里,有哪些新热点最有可能为自动化市场带来久旱后的甘霖?我们将一一为您展现。
  
轨道交通:提速自动化方案式应用
  自动化供应商不仅要能提供产品,还要能够以整体方案见长,凸显技术价值,进而在多方合作中赢得更多的权重。
  提供具备适应性与专用性的自动化产品,以及通过提供技术服务以保障系统可靠性,都将成为自动化供应商从“卖产品”转向“提供方案、保障综合服务”的途径。
  作为运输城市人流的动脉之一,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了近年来城市建设的亮点。一方面,广大城市对公共交通容量的需求本身在不断增加,运力与覆盖范围的扩展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会展活动的举办,也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兴建的有力助推。这些因素,使得城市轨道交通从辅助性的交通手段转变成主力,其飞速发展的趋势便顺理成章了。
  2009年末,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兴建与规划,又有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22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批,总投资近万亿元,并将有力带动相关产业,自然,这其中也包括了广大的自动化产品供应商,以及系统集成商。
  据统计,自动化系统与产品在整个城市轨道交通中的投资比例,大约可以达到15%,如此算来,这一批次城市轨道交通的集中建设,的确会为刚刚从经济震荡中重新活跃起来的自动化市场带来不小的利好,PLC控制器、专用控制器、变频器、网络通信、IPC、SCADA、传感器等相关自动化产品都将得到大量应用。
  产品适应性与客制化要求提升
  尽管机遇十分诱人,但要想真正使机遇变成实实在在的订单,还需要自动化企业做很多“功课”。尤其是在当前的轨道交通自动化领域中,用户导向性非常强,为此,自动化产品供应商、系统集成商与设计院在一个项目里往往既有竞争又存在合作。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就要求自动化供应商不仅要能提供产品,还要能够以整体方案见长,凸显技术价值,进而在多方合作中赢得更多的权重。
  这样的技术价值,可以体现在很多自动化产品的适应性与专用性上。与其他很多行业解决方案基于通用型自动化产品不同的是,轨道交通这种应用领域,对自动化产品的客制化、专用化程度有独特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些区域属于公共空间,在其中应用到的设施使用频率高、运行时间长,且温差、振动、尘粒等指标也很显著,尽管其应用于民用场合,但与很多工作在其他场合的工业品相比,应用环境更加严苛,所以对其会有特别的要求。
  以车站自动售检票系统来说,其中应用到的一种主要产品——工控机,就体现出了这种要求。为了适应严苛的环境和高强度的使用频率,就要求在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中使用无风扇散热的工控机,目前研华、新汉、研祥等工控机厂商,就纷纷推出了专门针对地铁售检票系统的无风扇工控机,并形成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完善服务提高系统稳定性
  而通过完善的技术服务,提高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则成为了自动化供应商可以施展的另一个优势。2009年,先后发生在美国华盛顿东北部与我国上海的两起地铁事故,至今还让人记忆犹新。尽管从大的角度来说,任何场合的应用都需要高可靠性的产品,但对于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而言,高可靠性的意义尤为重大。
  当前的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包括主控、环控、信号、票务、安全、配电等多个系统,各个系统间越来越高的集成性,无疑使控制更加直观协调,但也为维护系统可靠性带来了挑战。在复杂的系统内,控制器、通信网络等环节即便出现很小的连接故障,也可能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而在系统测试、程序优化、故障排除这些方面,又恰恰是了解产品的自动化供应商所擅长的,所以,通过提供技术服务以保证系统可靠性,也将成为自动化供应商从“卖产品”转向“提供方案、保障综合服务”的途径。
  
物联网:新概念引燃传感产业
  由于传感产品应用的数量增多,范围也更广,所以也要求传感产品向成本更低、体积更小的方向发展。
  在经历过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等标准之争的洗礼,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已经在标准制定方面先机而动。可以想见,传感器、RFID等自动化产品厂商如果想顺利地搭上这趟快车,也必须向未来的标准化靠拢。
  2009年年末将至,各地空港如同以往一样,纷纷加强了安全措施。当很多空港还在为防范非法侵入而增加保安班次时,在上海浦东机场,同样的工作已经由传感节点网络来承担了。这套由三万多个节点构成的“物联网”防侵入系统,其智能化程度令人惊叹,不仅可以通过传感节点探测出侵入者所在的区域,还能探测到侵入者的动作姿态,系统再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判别,来采取不同的警告方式。
  正如上面的例子所述,物联网是指通过RFID、传感器、定位系统、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通过对汇集信息的处理和利用,可以实现一系列智能化的功能,如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
  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联网其实可以说是互联网技术的延伸,其先进性则在于通过广泛使用传感器、RFID等终端设备,使其连接和感知的范围从电脑、手机等电子终端扩大到几乎任何需要被连接的物品,极大地扩展了应用的领域和方式。而这也恰恰为传感器、RFID、无线网络方案等自动化产品提供了无可估量的新空间。
  其实,物联网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末就已经被提出。而在工业上,为工业自动化控制提供大量数据的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以及相关自动化产品和方案的研发,也一直在进行着。这其实是在工业控制领域对物联网思想的实践。无线工厂方案已经实现了通过无线网络在各个节点之间进行温度、压力、流量等信息的相互读取,甚至通过节点进行互操作。而此次物联网的东风再起,将有望使物联网从工业应用的雏形大步走向广阔的的民用领域。
  民用领域需求巨大 将促传感产品发展
  从长远来看,与工业领域信息采集的需求相比,民用领域对物联网的需求将更加可观,应用的行业也更加广泛。对于很多种类的传感器而言,之前或是应用在工业现场测量数据,或是作为装备制造或消费品的组装元件使用,而其一旦应用在物联网之中,将更加贴近公共管理、医疗、购物、住宅、交通等民用领域。而正是由于应用的数量增多,范围也更广,所以也要求传感产品向成本更低、体积更小的方向发展。
  而对于之前就一直在多个领域徜徉但应用规模仍有限的RFID技术,同样面临着成本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其应用规模为这一因素带来的束缚。有专家认为,物联网带来的规模效应也将逐渐化解这一难题。当然,毕竟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从长计议,自动化厂商需要做好眼前的工作,在发展中逐渐寻找自己的机会。
  可观前景面前 标准化工作迫在眉睫
  上海浦东机场的这套机场防卫监控系统,只凭一纸订单,便创造了5000万元的销售额,如果这套系统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其市场容量更加不言而喻。而物联网除上面提到的机场防卫监控,还有物流、生产监控、生产回溯、质检跟踪等诸多领域可以应用,从长期来看其扩展的空间更大。也正是由于这一领域逐渐显现的巨大市场前景和潜力,也已经引发了产业的一场潜在的博弈。
  这场博弈的源头,正在于我国大力发展物联网时强调的标准问题。标准作为技术的高端,对我国传感网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传感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而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已组建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看来在经历过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等标准之争的洗礼,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已经在标准制定方面先机而动。可以想见,传感器、RFID等自动化产品厂商如果想顺利地搭上这趟快车,也必须向未来的标准化靠拢。

风电产业:自动化潜力仍然巨大
  针对大容量风机的发展、制造趋势研发相应的特殊产品,在未来将成为自动化企业在风电市场中的差异化竞争之策。
  另外,对于一些较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场,或者对于一些有多风场管理需求的业主单位来说,对风电的远程监测、控制将成为越来越有实际价值的技术。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风电制造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并将继续成为自动化技术与产品的重要市场。
  尽管在前一段时期,曾经出现过风电增长过热、风电设备制造业产能过剩的讨论,但从我国长期风电规划的内容来看,风电产业未来的空间仍是巨大的。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以下方面:电网承受能力导致的风电装机容量与风电并网容量不协调;围绕风电产业进行的部分投资较为盲目,等等。要想切实贯彻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些问题是必定将要解决的。而从一些市场调控行为以及去年风电并网容量加速增长等趋势来看,这些矛盾并不构成阻碍风电发展的根本性矛盾。
  而对于自动化供应商而言,未来风电自动化市场主要存在着以下增长空间。
  首先是大容量风机、海上风机的加速研发和投产,对部分自动化产品将提出新的要求。就在2010年1月11日,总投资15亿元、目前国内功率最大的5兆瓦风电机组项目在江苏盐城市华锐风电产业园开工,将于年底竣工投产,建成后年可实现产能60万千瓦,而这类的消息,在今后几年内相信还会不断更新,其所带来的产品需求,尤其是新产品的需求,无疑是可观的。
  以应用于风力主发电机轴的编码器为例,对于容量越来越大的风机,尤其是海上风机,传统的增量型编码器已不能很好地满足要求,一些传感器厂商就推出了如磁编码器等适应这种变化的新产品,自然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要求,也更加有竞争的主动权。针对大容量风机的发展、制造趋势研发相应的特殊产品,在未来将成为自动化企业在风电市场中的差异化竞争之策。
  另外,对于一些较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场,或者对于一些有多风场管理需求的业主单位来说,对风电的远程监测、控制将成为越来越有实际价值的技术。一方面,出于提高效率、减少人工班次的需求,远程监测与控制技术可为大规模风场的维护提供有力的帮助;而另一方面,对于有多风场管理需求的集团业主,这样的系统能够使其对各个风场保持便捷、有效的管理,同时能够优化资源。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