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解读:中美在光伏领域的竞争现状

“光伏研发领域中,美国企业关注的是长期技术突破,而中国企业大多停留在对现有技术进行完善,不仅投入力度上相对不足,在前瞻性上也有待加强。”

6月8日,在上海召开的全球绿色能源峰会上,彭博新能源财经董事长MichaelLiebreich作出上述表示。

根据彭博新能源的《中美清洁能源关系白皮书》,虽然中国光伏企业已经在总产能上远远甩开美国,但是在科研投入比例上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研发方向上,中国光伏企业依旧以现在最主流的硅基电池为重点,美国企业更多关注薄膜电池以及新型电池的技术研发。

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排名前五的光伏企业尚德、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阿特斯以及Solarfun在研发上总共投入了4700万美元,而美国排名前五的太阳能企业总共投入了1.28亿美元。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国排名前五的光伏企业的研发金额仅占美国前三大光伏企业的37%,这一比例在2008年为40%,2007年为51%。

在科研投入与总收入的比例方面,英利绿色能源以3.4%排名中国第一,尚德电力以1.4%位居第二,第三位的天合光能为0.6%,第四位的阿斯特为0.5%;美国科研投入第一位的EvergreenSolar为6.6%,第二位的FirstSolar为3.8%,第三位的SunPower为2.0%。

以尚德为例,去年1600万美元科研总投入中的大部分用于新产品“冥王星”的研发。根据彭博新能源的数据,“冥王星”的光电转化效率为16%,是目前全球硅基电池中最高的。而美国的光伏企业,比如FirstSolar将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为科研重点,这是一种“目前并不成熟但可能成为将来主流”的光伏技术。

MichaelLiebreich说,中美两国在光伏领域的竞争并非你死我活的竞赛。美国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而中国企业能发挥其低人力成本以及大规模生产的优势降低新技术的商用成本,这种类似上下游的合作模式将使全球受益。

资料显示,硅基电池在发电效率上具有优势,能达到14%以上,但其原材料成本过高,价格波动幅度过大;另外,硅产业从提纯、浇铸,到切片、组装,整个过程耗电量巨大。也正因为上述缺点,中国以高能耗为代价生产多晶硅电池并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生产模式备受诟病。

薄膜太阳能电池则使用玻璃、塑料、陶瓷、石墨、金属片等材料作为基板,生产过程简单。有观点认为,如果薄膜太阳能电池能够将目前10%以下的光电转化率提升至硅基电池的平均水平,则可能成为未来光伏市场的主流。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