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进自主品牌建设破解品牌缺失窘况
今年世界杯期间,浙江宁海西店吉盈塑料制品厂生产的“瓦瓦祖拉”喇叭销量超过100万只,售价约为8美元,而它的出厂价只有0.3美元。“每个产品我赚一毛钱,工人赚一毛钱。”总经理邬奕君无奈地说,“干了大半年,全算下来,我也就赚10万元人民币。”
从玩具到服装,从小家电到钢铁产品,许多中国产品的产量已占据全球总产量的半壁江山,几乎每小时就能向全球输出价值1亿美元的“中国制造”。但“炫目”的数字背后,却是难掩的品牌窘境。
在国际产业链利润的“V”字形曲线里,一头是研发、设计,另一头是销售、服务,大量中国产品处于曲线底部,即加工和制造。处在两头的产业利润率大概在20%至25%之间,而底部加工制造业的利润率只有5%。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9年,纺织行业创造了11443.77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占全国贸易顺差总额82.78%,但自主品牌出口的产品只占到全部出口产品的10%左右。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出口产品中,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
“中国企业生产的衣服,一贴上国外品牌的标签,价格就能上涨3至5倍,这说明了品牌的价值。”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说。
中国制造企业按照各种国际标准源源不断地输出贴牌产品,为掌握核心技术和销售渠道的国际巨头提供廉价的生产能力,难以摆脱为别人制造的命运。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说:“品牌缺失已经成为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一个坎儿。”
据了解,中国工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许多工业产品的关键技术依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缓慢,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品牌意识淡漠,品牌培育力度不足,品牌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认为,大量的代工生产和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中国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突出问题,成为中国自主品牌面临的严峻考验。“中国工业产品的要务是开发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
“研发滞后、营销渠道不畅,是中国自主品牌面临的两大瓶颈。”朱宏任认为,自主创新、自主品牌是现代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从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看,自主品牌已经被赋予更多质量品种、服务、社会责任的要求。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当全球老牌通信设备商陷入利润下滑、亏损、裁员甚至破产保护的时候,董事长侯为贵带领的民营企业中兴通讯,利用竞争格局变化带来的机会,成功抢占国际通信3G和4G先机,挺进全球第一方阵。目前中兴产品已进入全球100家顶级电信运营商的51家,海外收入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六成。
侯为贵说:“即使在处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在我们的竞争对手迫于压力而缩小研发规模的时候,我们的研发投入增速仍然超过了收入增速。所以在全球竞争中,尤其是在重视技术且通信产业正面临升级的欧美高端市场的竞争中,我们逐渐显现出优势。”
“品牌的培育不能急功近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假以时日,相信随着国家自身实力的提高,一定会有一批自主品牌崛起,这是中国制造业多年积累的必然结果。”朱宏任说。
青岛是中国最早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城市之一。海尔、海信、青岛啤酒、青岛港等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为青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青岛全市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7个,这些技术创新中心的载体都是名牌大企业,不仅每年为本企业研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而且承担国家级重点技术攻关课题。
李毅中表示,下一步中国将以家纺、服装、家电、汽车等行业为切入点,推进自主品牌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和产业聚集区培育区域性、行业性品牌,并研究出台指导工业产品品牌建设政策措施。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