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新政撬动中国3000亿节能市场
“如果不增加成本,企业就能够每年节省能源消耗,并从中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企业家们的这一假想,将因为节能服务行业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而得以成为现实。
根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的统计,2009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2008年116.7亿元增长到195.32亿元,同比增速为67.37%。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合同能源管理将成为撬动整个节能市场的杠杆,而节能服务产业这一从节能产品制造到企业节能工程的过渡性产业的发展,则成为消除整个节能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
节能市场“杠杆”
东海证券分析师陈鹏表示,根据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约束性指标测算,2010-2020年期间,我国综合节能投资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31.1%,成长空间巨大。陈鹏认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不在于经济的基本面,而是企业进行节能改造的动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环保设备的需求。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我国,由于企业节能意识薄弱,加上缺乏法律、政策等手段的约束,以及能耗、污染等成本外部化下的对节能工程实施提高运行成本的担忧,使得我国目前节能产业面临尴尬境地。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引入,通过资产负债表外循环机理来推动节能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拓展了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为耗能企业提供了低风险、高效率的能源管理与托管方案。
在陈鹏看来,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基于市场运作的节能机制,不仅是一种推动节能产业成长的节能综合服务的商业模式,更是一种减少企业能源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法。
所谓合同能源管理,即由专门的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改造方案、设备采购、施工、运行维护等一条龙综合服务,同时提供服务所需资金,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司才从设备运行节省下来的费用中回收投资,获得利润。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节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全面推广。在这种运作机制下,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亦十分迅速。作为ESCo的发源地,美国的合同能源管理产业的市场产值已经占到全球节能服务业产值的2/3。据美国国家能源服务公司协会统计,2008年美国节能服务业的产值接近55亿美元。
由于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我国节能减排改造空间巨大。据陈鹏介绍,历史经验表明,“工业与建筑”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机制的渗透与发展最为成功。
目前我国工业能耗显著高于发达国家水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从单位产品能耗看,8个高能耗行业的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在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方面,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陈鹏表示,在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的标准是现实可行的,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即使在达到了节能50%的目标以后仍有约50%的节能潜力。
根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的估算,今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增速保持在30%-40%,未来行业市场容量高达4000亿元,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三大困局待解
合同能源管理这一“看上去很美”的节能模式眼下却往往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困境。经过采访了解,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目前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广面临项目融资难、第三方核查缺失以及市场规范等困局。
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业内企业规模偏小,融资难题格外突出。合同能源管理实质是通过节能服务公司的第三方融资来撬动节能市场。项目运作之初,节能公司需先期提供启动资金、设备及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一揽子服务,到后期才能回收收益。
但据泰豪科技公司人士介绍,目前,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很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节能服务公司多为中小企业,在金融系统尚未建立信誉;而节能项目不像一般的建设项目能形成抵押物,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评估部门尚不熟悉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因而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泰豪科技率先进入合同能源管理领域,已有比较成熟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在节能效益回收时,节能效果的评估也是一道难题。国内因为缺少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因而实施的节能工程多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如将普通灯具换成节能灯,双方根据节能灯的节能效率来计算节能收益。
据一位长期在外企负责节能项目的专家介绍,国外有专门从事企业能源效率评估的独立第三方机构,他们的评估结果可以作为节能管理公司和业主方分享节能成果的依据。据介绍,国外的节能服务公司多为耗能企业成体系的节能服务,例如流程改造,节能技术的应用等,其中大多是技术性的,而实际提供节能产品的并不多。而在节能市场中,这些成体系的节能技术的应用才是最大的“金矿”。美国国家能源服务公司协会统计数据显示,节能技术和能效提高方面的服务产值最高,几乎是整个产业产值的73%。
据了解,市场的不规范也让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遇到障碍。尽管节能服务企业都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而且,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企业不用增加额外投入就能实现节能,但作为节能工程实施主体的各耗能企业,却并非都热衷于此。某国有能耗大户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有一些能源服务公司企业找他们谈过合作,他们也研究过合同能源管理这种模式,但公司领导的主要顾虑在于“不清楚这些能源服务公司的资质情况。”
不论是服务方还是节能业主方,不诚信的情况都有发生。据了解,一些规模较小的节能服务公司在实施了节能工程后,由于有的节能工程见效比较慢,业主方拒绝按时支付分成回款,给这些服务公司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导致后续项目难以为继,或无法对企业的节能设备进行持续的维护。市场的不规范使得服务方和业主方都有可能面临风险。
期待政策护航
陈鹏认为,相对于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从技术、规模上来看,基础更扎实,现在缺少的是政策的扶持。
据消息人士透露,业内期待的产业发展政策在总理办公会上有一些修改意见,预计调整后将于近期下发。此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透露,《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中。
申银万国分析师表示,该政策预计有望在税收、融资渠道、补贴方面进行改革,包括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明确纳入服务税范畴,制定税收鼓励政策和细则,鼓励金融机构在优惠利率信贷、产品合作等多渠道对合同能源管理进行扶持,以及对节能服务进行补贴。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产业支持政策逐渐明朗,泰豪科技等已经提前涉水合同能源管理的企业将直接受益。而据介绍,2009年以来,变频器市场的第一梯队企业,如合康变频、九洲电气、明阳电气已经或即将登陆资本市场,极大地拓展了行业影响力与投融资渠道,其中,部分企业的商业模式已向合同能源管理方向挺进,尽管目前比例相对较低,但趋势明朗。
陈鹏认为,变频器设备类企业最具潜力成为工业节能服务行业的排头兵,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机制的推广将推动变频器市场的快速成长。
当然,随着整个节能市场被撬动,受益的企业将远远不止合同能源管理企业,而将演变成整个节能环保产业的“盛宴”。申银万国分析师表示,除了节能服务公司外,还看好节能设备提供商,如余热利用、建筑节能龙头双良股份,生产余热锅炉的烟台冰轮,以及生产LED路灯的德豪润达。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