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 打造“机器人之都”
2月4日重庆,在昨日市科委组织的我市“121”科技支撑示范工程专家咨询会上,来自全国的近百名专家就其中高性能混合动力轿车开发、工业机器人研发、商用车变速器研发、重庆科技金融中心服务体系建设等12个项目进行了“把脉问诊”,从技术上提出解决之道。副市长王立军出席本次会议,为专家颁发了聘书,并发表了讲话。
12项目成为示范工程
“121”科技支撑示范工程是指区县、产业、民生、创新能力建设四大科技支撑示范工程,通过以重大新产品、新系统、新品种研发及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为核心,组织全国乃至全球相关研发单位,围绕我市重大经济社会需求,协同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及研发基地建设。预计每个科技示范工程将实现产值10亿元或直接受益10万人以上。
目前,“121”示范工程已经初步确定了55个项目,其中49个项目已经进入总体方案设计阶段。此次市科委组织85名国内知名专家对49个项目中条件相对成熟、有代表性的12个项目进行技术路径设计,旨在提升“121”示范工程整体设计方案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市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121”示范工程涵盖了新产品、新系统、新品种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各个环节。
混动轿车将节油20%
“121”工程的一个重点项目,就是高性能混合动力轿车。我市计划开发一款中高级重度混合动力轿车,并实现产业化,这种汽车较常规同类传统轿车节油20%以上,其他性能指标达到法规要求并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年产销3万辆以上的规模。
作为该项目的负责单位,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代表表示,目前重庆出租车多采用天语轿车,该车车身较轻,烧气耗能较少,而现阶段研发的混合动力轿车车身较重。如何能更节能减排,成为2012重点攻关的项目。
这一项目引起了国内该领域专家的兴趣,在听取详细报告后,专家们先后提出了专业意见。“为什么不把眼光放得更远一点?”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表示,长安不应只针对重庆的出租车,而是应该把这种“混合动力轿车”作为一种主流车型。
同时,欧阳明高还建议,混合型能源汽车开发,国外已经走在前面,长安如果想在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必须另辟蹊径。比如,可以提高汽车的蓄电能力,充一次电可以满足市民在城市常规道路走20~50公里, 达到“不往外跑就不烧油”的目标,对于环境污染问题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
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企业依靠工业机器人在生产流水线上装配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耀南教授对重庆瞄准工业机器人产业给予了高度评价。
王耀南说,目前我国对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已经基本掌握,但产品性能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因此,科研单位研发工业机器人,不是关在实验室里做研究,而是要即时把产品拿到生产线上去,在上面发现了问题,再继续进行改进。这样最后才能做出高可靠性的机器人。
他说,重庆的汽摩产业、装备制造业和IT电子产业发展很快,这都是未来工业机器人的重要市场。对于重庆的工业机器人发展,他建议要找准一条生产线,边应用边改进,可以焊接机器人为突破点,通过技术攻关,然后再辐射到其他工业机器人,为重庆打造“机器人之都”打下坚实基础。
我市将开发适用于汽车摩托车或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工业焊接机器人,并形成年产5000台的产业规模。目前,机电集团、四联集团、清平机械厂等企业已做了很多自动化设备产品开发,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上也有一定经验。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