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出台仍需时日

  一则《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即将出台的报道,在上周激起电力行业片片涟漪。多个电力公司的官方网站不约而同地转载了这一引自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局副局长梁志鹏的消息。但是有权威人士透露“配额制度的出台并不简单,各地的配额如何设置、配额由谁来执行,是地方政府、电网公司、还是发电企业,这些都需要谨慎判断,不能轻易下结论。”《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目前还处在前期调研阶段,距离出台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弃风之痛

  自从国家开始减缓风电建设项目以后,风电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办法》的出台被行业寄予厚望。

  2011年,全国约有100亿千瓦时左右风电电量由于被限发而损失,达到历史最高值。而且,去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6273万千瓦,上网装机容量4505万千瓦,发电量仅为732亿千瓦时。这意味着大量的风电因为未能上网而被丢弃,这种“弃风”现象客观上已影响到风电企业的积极性。

  “‘弃风’问题主要是指风力发电没有人买,没有人要,被迫放弃。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解决的就是风力发的电由谁来买,由谁来用的问题,解决的是市场问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孟宪 认为,配额制度出台是解决‘弃风’问题的有效途径。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风电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上网的小时太少,并网不够,如果并网时间足够,是能够完完全全把电卖出去的。”

  脱节之难

  过去的几年里,各地掀起一股风电快速发展浪潮。在一些风力资源丰富的西部和北部地区,风电与电网建设速度并不匹配。

  接近国家电监会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前几年国家鼓励风电项目的发展,一些企业借机在各地大肆跑马圈地,但其目的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抢占地盘。“由于一些适合发展风电的地区,大多处于经济欠发达的西、北部地区,企业的诉求与地方政府对政绩的渴望不谋而合,导致风电行业在过去几年里,小规模、无序化发展严重,客观上加大了风电项目上网的难度。”

  在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看来,配额制度除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弃风”问题外,还能够规范风电产业的发展。

  “首先风电项目盲目上马及重复建设导致风电发展结构不合理,配额制度的引进有利于风电规范、引导。其次从风电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及供应不持续性来看,由发电企业、电网公司和地方政府进行主导将有助于提高风电输送的安全性。第三从风电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上实现来看,配额制度有助于缓和市场供需失衡的矛盾,促使风电企业得到理性发展,促使双重效益得到实现。”他说。

  上述接近电监会的人士直言,早期从事风电产品生产的企业,搭乘风电发展的快车,纷纷跻身上市公司行列,诞生了一批亿万富翁,而今一些企业已出现经营困难,除非企业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否则将很难扭转局面。

  坎坷之路

  尽管《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被业内寄予厚望,但其出台之路并不平坦。

  孟宪 认为,配额制的推广首先要确定如何保障电网、电力公司的利益,单就这一点的确定就并不容易。“电网公司提供了一个公共平台,但也需要经营的利益,使用可再生能源输电、配电都需要为其提供一定的经济利益。”

  事实上,对传统火力发电企业的配额制多年前便已经提及分析人士认为,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更有针对性,将在对电网收购和电力消费进行配额,使得配额制限定逐步向下游延伸,从而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健康平稳增长,但执行起来并不容易,需要平衡。

  “拟出台的《可再生能源配额管理办法》中,配额制度有三大主体,即发电企业,电网公司和地方政府。强制要求电力公司发电使用一部分可再生能源,强制要求电网公司收购的电量有一定比例来自可再生能源,强制要求地方政府鼓励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孟宪 解读说,我国已经开始解决电网、电力公司的利益问题,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大部分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看来,风电配额制度能暂时维稳“弃风”,要根本解决问题,还需从产业相关补助政策、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与经济效益可行性收益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因此配额制度只是一个过渡性举措,中国风电配额制度应重预防轻治理,解决好政策与市场调节存在的滞后性、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市场准入门槛高等多重问题。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