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机器人产业规模化依旧任重道远

  工业流水线上的工作逐渐被机械甚至机器人替代,产业操作工人将急剧减少。机器取代人,一方面是因为装备制造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撑;另一方面,更直接的原因是,用工成本的大幅上涨,使用机器比使用人工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虽然说机器人需求在逐渐增加,但是生产机器人的企业是否能够迅速满足当下市场需求,而这边厢,制造业是否能够支持购买机器人生产成本?机器人量产还有多远?

  从研发到投产得五六年 银行嫌风险大不给贷款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是鲁能智能最早量产的一个机器人产品。说到机器人的量产,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厉秉强在和一些国内专家讨论时也感觉到,“机器人搞了很多年,但距离批量应用还是很远。”

  对此,厉秉强认为,机器人本身的技术难度首先降低了量产的可能性。像机械手这种简单的工业机器人,因为是在室内从事标准化生产,所以量产已经逐步展开。但对于具备运动能力需要在室外工作的特种机器人来说,环境的复杂性及非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就提高了量产的难度。

  “针对巡检机器人,我们已经有条生产线了。”厉秉强说,目前公司是订单式生产,要根据变电站的具体情况提供不同大小和功能的巡检机器人,并非标准化的产品意味着生产流程不能完全一样。

  除了技术原因之外,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制约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工业生产线上的机械手是大陆科技的一个研发方向,但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没有广阔的市场订单,就不能形成规模的利润。

  “研发中心生产一个机械手要600万元,新兴的企业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装备生产线。”张永佩说,高额的价格消减了企业对机器人的兴趣。但另一方面,卖不出产品,机器人公司就没钱生产模具、扩大厂房进行量产,因此机器人的价格始终降不下来。

  遇到资金问题,科技企业首先想到的是向银行贷款。在省发改委中小企业重点扶持对象中,大陆科技位列第二名,因此不少银行行长都来公司考察过。由于大陆科技仍处在创业发展期,先期研发成本投入极高,一个产品从研发到投产,没个五六年时间是不可能的,而这期间的投入对银行来说是个风险,最终银行贷款往往无果而终。

  “量产之后,机械手的成本能从600万元降到100万元以下,这样一来,市场前景肯定很好,但银行贷款有自己的考虑,并没有那么大的耐心。”张永佩无奈地说道。

  政府支持集中科研机构 科技企业申请项目挺难

  “我国的机器人研究起步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直到现在行业的话语权也是在他们手里。”张永佩说,国家针对机器人有不少资金扶持,但现在的科技立项大多集中在科研机构中。科研机构有其基础研究的优势,但在产品转化上却不如企业。

  鲁能智能和国内的机器人研究院所一直保持着交流合作,厉秉强认为,虽然国家的科技支持基本都在高校,但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却有很远的距离。很多机器人科研项目通过验收鉴定,发表了相关论文就算告一段落了,根本没有后续的产品研发阶段。

  “国外科研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国内对科技企业的重视还不够。”张永佩说,曾经有高校找到大陆科技,表示可以帮助他们拿国家项目,但条件是拿到后资金要按比例分成。就算费大力气申请下来,一般项目资金也不过几十万元,不能根本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在大陆科技发展的近十年间,仅仅得到过一笔30万元的专项资金。

  张永佩说,科技项目难以立项也是制约大陆科技发展的一个问题,这样一来,企业产品便无法得到政府有关部门认可与支持。由于国家对立项有相关的硬性规定,对自有土地和固定资产投资都有严格要求,达不到便无法立项,而很多合作商与投资商又比较看重是否立项这个条件,大陆科技因此失去一些合作机会。

  “其实项目资金多少还在其次,企业看重的是项目带来的影响力。”张永佩说,立项难的一个原因是企业本身对政府专项资金信息掌握得少,而且对具体申报的操作程序也不熟悉,所以一直不得要领。张永佩希望政府能简化申报手续,或派专人指导企业填写申请材料。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