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正式上线 物联网将从概念转向机会
6月6日,IPv6正式上线。随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纷纷表示将投资建设IPv6试点,五年之内将实现IPv6的全面改造。
IPv6上线为物联网产业的爆发解决了基本的“寻址”(身份识别)问题,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基础问题,意味着物联网真正从概念步入实践。短期来看,IPv6上线将使网络通信行业成为直接受益者。但未来一段时期内,技术、标准及新型商业模式等仍然是物联网产业面临的主要难题。
网络通信业最先受益
IPv6是业界公认解决IP地址枯竭问题的“良药”,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形容IPv6:“可以为地球上的每粒沙子都分配一个IP地址”。而“物联网”最基本的要求是首先要为每个物体分配一个IP地址,才能实现物与物之间的通信。IPv4时代,全球IP地址有限。IPv6上线为物联网产业的爆发解决了基本的“寻址”(身份识别)问题,因为物联网对IP地址消耗量非常大,而IPv6基本可以满足其缺口。
据悉,联通计划投资8亿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0个城市开展IPv6试点商用的规模部署,2013年底实现不少于300万IPv6宽带接入用户的目标。中国移动今明两年启动约10个省份的网络改造,改造4个业务基地和10余个自有业务平台,发展300万IPv6用户,5年内实现IPv6的全面应用。中国电信也早在2009~2011年启动网络和平台改造,在2015年之后将实现IPv6的全面商用,使新型应用占据主导地位。
数据显示,物联网产业规模高达万亿元,到2020年之前,全球接入物联网的终端将达到500亿个。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张建宁指出,国内IPv6发展的核心路线图是电信运营商的主干网改造,其次是网络CP和内容提供商的升级,接下来才是基于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在张建宁看来,目前电信运营商在IPV6方面的试点推广,最先受益的应该是网络传输技术行业,包括思科、华为、中兴通讯、烽火通信、高鸿股份、大唐电信、浙大网新等网络通信设备厂商。据悉,华为、中兴等设备商的全线产品均已支持IPv6。
另据悉,为加速推进IPv6建设,国家发改委宣布拿出80亿元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发改委希望通过2012年专项的组织实施和带动,在今明两年实现骨干网和约10%城域网支持IPv6、IPv6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800万的目标。
在网络传输领域实现从IPV4到IPV6的全部升级之后,随着传感技术行业、智能信息处理行业的发展和完善,物联网产业才会酝酿出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机会。
产业突围面临三个主要问题
尽管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引发全球各国和业界的投资热情,但目前来看,物联网产业的成熟仍面临着技术不够成熟、标准不统一,以及缺乏明确商业模式三个主要困境。
技术成熟度不足是当前物联网产业面临的最基础问题。由于世界各国的物联网产业基本都处于技术研究与试验阶段,因此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物联网产业链的快速完善。尽管传感技术行业的基础性关键技术RFID正处于快速成熟期,但物联网产业链上的网络传输行业和智能信息处理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比如网络传输领域的IPv6刚刚开始试点部署,仅通信运营商要全部实现从IPv4升级到IPv6,尚需要4~5年。电信方面人士表示,预计其下一代互联网从试点商用到全面商用的整个部署过程,需投资逾1600亿元。电信运营商能否投入如此巨大的资金来升级IPv6,尚存疑虑。
另外,IPv6与现有IPv4不兼容,网络和网站运营商必须升级他们的网络设施和软件以支持IPv6信息,但升级转换牵涉方方面面,尤其是软件应用全面转换升级难度较大。估算起来,目前全球支持IPv6访问的网站不过2000个。而且在部署IPv6方面,运营商、互联网商、通信设备商仍然各自为战,缺乏行业标准和国家层面的统一部署,制约了整个产业链的成型。
在智能信息处理领域,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目前也正处于“概念”引导和尝试阶段,也面临着各自为战、缺乏行业标准和国家层面的统一部署等问题,其成熟和完善也尚需时日。
除了技术成熟度问题,长期以来,国际各标准组织分别聚焦在不同的物联网领域进行标准研究,缺乏通用的标准架构,也是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各自为战的标准研究,显然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推进。6月4日,IEEE标准协会(IEEE-SA)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在北京联合召开新一届物联网标准研讨会,业界专家开始着手探讨如何构建一个通用的物联网架构,从而加快物联网的快速诞生。但是,物联网通用架构何时诞生,时间表未定。
商业应用的匮乏、规模化行业应用的不足,以及缺乏明确的商业模式,一直被业界认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缓慢是重大瓶颈,因为终端应用对于推动市场起着重要作用。赛迪投资顾问发布的《中国物联网产业投融资与并购战略研究(2012年)》也显示,现阶段中国物联网产业投融资活跃端主要集中在平台层和感知层,而在应用层的布局还远远不足,是中国物联网产业今后发展的重要领域。
不同路径
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简单来看,物联网产业链可划分为四个层面:首先是传感技术行业,包括传感器、RFID、二维码、GPS定位、地理信息识别系统和多媒体信息等多媒体采集技术相关领域;其次是网络传输行业,即利用各种有线和无线传输技术、交换技术、组网技术和网关技术等传送信息的行业;第三个部分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行业,即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最后是物联网应用行业,不仅包括互联网公司提供的互联网服务,还包括互联网的重点应用领域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等。
尽管物联网产业的宏大蓝图提供了上述四个领域的商业机会,但是,产业成熟需要上述四个层面的密切配合,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不够成熟,都难以真正实现“物联网”。
当前,世界各国的物联网产业基本都处于技术研究与试验阶段:美、日、韩、欧盟等正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并启动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U-Japan”、“U-Korea”、“物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性区域战略规划。
纵观全球物联网发展,国外与物联网应用和终端紧密相关的传感行业发展比较快,比如,国外传感行业的基础性关键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经过近两年的大力推广尤其是物流、金融、安防等领域的应用,正处于迅速成熟期。
预计2012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将达到200多亿美元。欧美地区RFID技术应用较成熟。其中,飞利浦、西门子等半导体厂商基本垄断了RFID芯片市场;IBM、HP、微软等国际巨头抢占了RFID中间件、系统集成研究的有利位置;Alien、Intermec、Symbol等公司则提供RFID标签、读写器等产品及设备。目前,国际上基本形成了RFID五大标准组织,分别代表了国际上不同团体或者国家的利益。
此外国外智能信息处理行业起步也较早。如IBM2009年就提出了“智慧的地球”战略,在全球大力推广“云计算”等。在物联网应用层面,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互联网和科技方面的创新商业模式,也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同与国外市场化发展模式,国内主要依靠政策拉动、通过政府引导资金鼓励电信运营商投资的模式来发展,如国家发改委宣布拿出80亿元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专项资金。
在IPv4时代,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占用非常丰富的地址资源,国外互联网的发展基础比中国雄厚得多。而进入IPv6时代,如果中国能够实现领跑,那么中国无疑也能够站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前沿。
目前除了在IPv6网络建设方面积极投入,且已经有华为、中兴等国产网络设备商提供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产品支撑;在传感行业和智能信息处理领域,国内大多数设备商和软硬件商都因缺乏核心技术而受制于国外。
随着中国五年之内在网络传输领域实现从IPv4到IPv6的全部升级,以及传感技术行业、智能信息处理行业、互联网行业以及各行各业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中国物联网产业才会逐渐酝酿出创新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机会。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