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发展迅猛 核企开始泄足国际市场
据英国《卫报》21日报道,中方有意在英国新建最多5座核反应堆。这很可能需要引入一家运营这些核电厂的英国事业公司。而近期一位国内核电业内人士透露,两家中国核能巨头计划参与竞标上述项目,它们分别为中国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核技”)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下称“中广核”),前者与美国绍尔电力集团联合投标,后者则与法国阿海珐(Areva)一道投标。国核技与中广核参与角逐时携带的技术均为第三代核电技术,前者采用的是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技术,后者采用的是阿海珐的EPR技术。AP1000与EPR的技术角逐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国产技术还有中核的ACP1000,以及中广核的ACPR1000等,此前也有观点认为应当统一国内的核电技术路线。专家认为,国内核电几种技术路线并存发展比较合适,而中国核电“走出去”在施工成本、设备成本和核电运营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优势。
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加法”和“减法”
中国核能协会副理事长李永江表示:“AP1000和EPR同属于第三代核电技术,但是这两个堆型思路完全不同。通常来说,AP1000叫做‘减法’,EPR叫做‘加法’。在安全指标上是差不多的,都能达到保证安全的目的。”
李永江进一步解释说,AP1000是简化了系统,系统精简了以后,出故障的概率也会下降,因此叫“减法”。EPR增加了很多安全的系统,比常规的“二代加”技术更加复杂,也达到了提高安全性的作用,因此叫做“加法”。
事实上,AP1000采用“非能动技术”的路线,即从根本上革新,利用自然界物质固有的规律来保障安全:利用物质的重力,流体的自然对流、扩散、蒸发、冷凝等原理来在事故应急时冷却反应堆厂房(安全壳)和带走堆芯余热,这就是AP1000所采用的“非能动”安全系统的设计思路。这种思路,既简化了系统、减少了设备和部件,又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EPR采取了“增加专设安全系统”的思路,即在第二代的基础上再增加和强化专设安全系统。例如,安全注射、堆芯余热排出、应及安全电源等系统都由二系列增加为四系列,同时增设堆芯熔融物捕集和冷却系统以防止安全壳熔穿等。这样,安全性是提高了、但核电站系统比第二代更复杂,设备更多,造价也相应提高。
“从目前建造的状态来看,似乎EPR显得更顺利一些,而AP1000可能会延期投运。这主要表现在工期上。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造AP1000核电机组的国家,没有任何先前的经验可以借鉴,走弯路都在我们国家,设计得不成熟都需要在国内进行自身的消化。”李永江告诉记者,“以前的说法是2013年就有望并网发电,但是从目前来看,明年投产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在建造当中实际上遇到了很多问题,作为第一台,也是必然的。业内很多人士也估计到了,只是当时看法不同。我们当初也设想过很多可能出现的问题,果然在后期都出现了。但是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工期向后推迟是在情理之中的。一个新建的机组,步步都要遇到问题。就像当年建设秦山二期的时候,每一步都出现问题,因为它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化商用核电品牌。第一次遇到的问题都解决了,积累下来了宝贵的经验,后面再建设就会好多了。AP1000目前的状态是意料之中的,没什么奇怪,晚一两年建成我认为就很不错了。特别在吸取新技术的过程中走一点弯路不怕,只要真正能学到新东西,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再来看看国内的EPR机组,去年9月22日,全球首个三代核电机组浙江三门核电1号机组被植入“心脏”,未来盛放核燃料的反应堆压力容器被顺利吊装到位。如果顺利推进,按照预定计划,最早到2013年末,三门核电1号机组就能够并网发电。
“相比之下,EPR的问题就少很多。因为在芬兰已经建设了一台,中国建造EPR机组能够借鉴第一台的经验,少走很多弯路。实际上芬兰建造EPR的费用相当高,而在国内建造就相对低一些。”李永江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针对是否要对国内核电技术路线进行统一的争论,李永江有着自己的看法。“技术路线统一主要是堆型统一。实际上EPR、ACP1000和AP1000从大的角度来看属于同压水堆一类技术。”李永江说,“国际上也是压水堆较多,能够占到60%左右。”
在李永江看来,如果完全统一技术,建设一种堆型,那样做可能风险更大一些,还不如这几个技术同时发展。“实际上都是达到一定的安全指标和经济指标。达不到安全指标,也就不能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的审核,经济指标也是业主自己衡量的。造价很贵,运行情况也很不好的话,经济指标自然不好,就不会去建造。如果安全性和经济性都达到的话,没什么不好的。几大集团对各自范围内的某一个机型很熟悉了,如果改起来,一是不放心,二是不习惯,最终主管部门也是同意发展了,因此形成了现在的状态。”
“另外国产技术ACP1000进展的程度相对低一些,因为AP1000和EPR能够实际建造,但是ACP1000实际上还处于设计阶段。”李永江告诉记者,“我认为我们国家走出这一步也是非常必要的,不然总是引进,没有自己的技术是不行的。有的人总是担心和怀疑,如果总是担心和怀疑,这一步就永远都走不出去。国家决策过要统一技术路线。”
中国核电“走出去”具有优势
此次中广核和国核技拟参建英国核电站的消息也让我们看见了国内核电“走出去”的潜力。
一位长期从事核电事业的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在设备制造能力方面,阿海珐(法国的核工业公司)和东汽的合作很有成效,加上哈电、上海电气,我们的设备制造能力是足够的,这里不包括设备设计和材料等关键瓶颈,其优势是有限,但也很有竞争力。”另外,该人士认为,国内核电的运行管理能力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广核、中核的运行能力都不错,世界业界都是认可的,尤其是大亚湾,因为是中法合作项目,一直是核电运行的标杆。”
李永江也对记者坦承,我国的人工成本很低,包括设备,如果设备是国内制造,成本也会相对降低。因此国内建造核电站会比国外造价低。采用非能动技术可以使设计简化、系统设置简化、工艺布置简化、施工量减少、工期缩短、应急响应时限要求降低,大大降低了发生认为错误的可能性,使AP1000的安全性能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提高了经济竞争力。因此认为它很便宜,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成本至少是国内自己研制的核电站的1.5倍~2倍左右。当然,第一个建造得会稍微高一些,然而第二个第三个降很多也不大可能,会高于国内研制的第三代技术。
中国核电的发展目前水平已经比较高了,无论从设计技术还是设备制造技术还是施工技术,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准。特别是施工建设力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强的。因为我们这20年基本没有停顿,但是国际上却是几乎停滞了20年。前几年平均每年5~6台开工建设,这么大批量的建设唯独中国,因此这20年我国的施工力量进步得非常快,另外设备的制造力量近5年也提高得非常快,一重、二重、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集团,这几个大的公司这几年也做了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开发了新的基地,购买了很多设备,也确实开始用国内的技术进行制造,应该说这5年到10年有长足的进步。
因此,我们的设备打入国际市场是很有前景的。最大的优势是便宜,用的都是国内的技术、国内的制造力量,国外的设备经常要比国内的高50%以上,因为国外的人工成本就高,因此不可能不贵。
核安全规划已经在近期正式发布,然而这只能看作核电重启迈入了一只脚,因为还需要核电“十二五”规划得到审批通过,国内核电才能真正重启。在采访的最后,李永江对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两个规划不可能一个很快确定而另一个却拖延,不然的话就会影响核电发展了。如果下半年不重启,而是拖到明年,那么对国内核电的影响就比较大了。”
寻铀也在“走出去”
不仅仅是核电技术设备和管理要“走出去”,中国的核电企业寻铀方面也在“走出去”。
中核集团近日发布消息称,该集团在蒙古运作的铀矿项目日前获得蒙古国政府批准开展前期工作。
中核集团与蒙古国核能署在2010年签订了铀矿资源和核能领域合作备忘录。2011年,古尔万布拉克铀矿床储量报告通过蒙古国矿产资源委员会评审并获得批准。2012年,项目公司启动环评工作,并根据蒙古国《矿产资源法》向核能署提出了签订《开采前期工作协议》申请,经过反复沟通,双方就协议文本达成一致。
根据该协议,在3年内,项目公司将正式开展项目调研评审、环评、工艺试验、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工作,直至完成开工建设条件。
大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金银岛分析师裴德强认为,铀作为发展核工业的原料,中核集团进入蒙古参与铀矿开发,对保证我国发展核能的原材料供应以及使用安全等都有很大好处。另外,铀矿开发也属于垄断性开发,这一举措能为中核集团带来较大的收益。
实际上,早在2009年中核集团就已介入蒙古铀矿开发。中核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核国际以3100万加元的代价收购了加拿大西方勘探者公司。而该公司拥有位于蒙古国多个铀矿勘探项目,其中古尔万布拉克矿床中部已探明铀矿储量为6892吨金属铀,矿床外围另有推断铀资源1万吨左右。
事实上,中广核也早已把寻铀的目光瞄向了海外。去年年底,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澳洲铀业公司卡拉哈里宣布,双方就一项收购达成一致意见,中广核铀业报价合计6.32亿英镑(约合62.6亿元人民币)收购后者所有股权。
此举意味着,尽管中国核电发展受到日本福岛核危机影响,但中广核收购铀业的步伐没有停止。据悉,最早今年3月,中广核第一次向卡拉哈里发出收购要约。数日后,灾难降临日本的福岛,中广核收购受阻。根据双方公告,中广核方面出价每股243.55便士共计6.32亿英镑收购卡拉哈里。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中广核全资子公司,是中广核核电机组燃料供应总承包商,致力于成为国家铀资源开发的“国家队”。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