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当新生产业工人遇上机器人

  “我们真的在进入机器人时代了吗?”南海一机械企业负责人这样感叹。

  “旧的劳动力随着年纪增长,有些选择离开制造业,甚至离开佛山,年轻一代更偏爱服务类行业,新的合用的劳动力难以招到。”正是珠三角区域一些上规模企业的这种烦扰,促动珠三角机器人行业这一两年间的迅猛发展。

  笔者观察发现,今年以来,企业对“用工荒”一词提得少了,对提升自动化程度研究得多了。

  美的、欧司朗等制造业企业的瘦身裁员、提升效率,普利华、奇美等企业将部分生产线外迁,富士康深圳今年暂停普工招聘,通过机器人计划,原先需要二三十人的组装线,如今缩减到了5人。以这些事件作为大背景来观察研究珠三角制造业,可以看到,制造业在珠三角的发展已触到了天花板。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拥有数以亿计的廉价劳动力。然而,2012年末,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首次下降。

  这正预示着旧的人口红利走向拐点的开始。

  这一拐点正好发生在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阶段。

  一方面,劳动人口数量降低,年轻工人薪酬期望提高;一方面,企业应发展需要,提高自动化程度,需要比较原来数量少,但是强调专业的劳动者。把握人口红利的拐点,令中国制造从原来的低廉制造的境地转向先进制造,职业教育这篇文章十分重要。

  看清这样的趋势,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就要加快。

  据称,中国部分优秀大学毕业生一半进入公务员队列,公务员、事业单位成为中国学子就业寻找的一大出路。而在职业教育的学生则是初高中成绩一般的学生。南海一职业教育学校校长感叹,这样的机制体制下,中国制造业如何能冲向世界?

  什么是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就是中国教育梦。”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如是称。

  什么叫做因材施教?一个小学生告诉父母说长大要做一个机械维修工,父母全然不理会他的梦想,打击他说机械维修工没社会地位、收入低、没有出路。当一位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劝说学生放弃原来所学的机械工程专业的知识,而投向市场营销岗位。这正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实,这只能说明我们离老祖宗说的“因材施教”原则愈走愈远。

  奔驰、宝马、大众、格拉苏蒂腕表、双立人厨具以及各种叫不全名字的高精尖装备是人们对“德国制造”的第一印象。凭借过硬的产品,德国也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出口国家。我们发现,在德国只有25%的初中毕业生,选择通过高中进入大学深造,多达65%的初中毕业生,则进入了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首先,技术工人稳定优厚的薪酬体系是成就德国制造基础,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白领的平均年薪在3万欧元左右,而德国蓝领技术工人的平均年薪是3万5千欧元左右。

  “感觉上,工厂工人处于鄙视链的低端,在工厂一线混些经验,要不就出来自己创业,要不就从事营销。”一位从职业教育学校出来的学生说。这样一来,在中国,企业越来越多,而制造业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大家只好把制造业顶到天花板上去发展,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机器人时代来了,这是全球经济共同面临的一大趋势。这个时代中,冲压、打磨、焊接、运输,全部都可以用机器人代替人工。上规模的企业一旦顺应这一浪潮加速提升自动化程度,小企业将全然没有竞争力。

  如果职业教育将职校学生培训成熟手工人的话,这样的人,将在机器人时代找不到工作,中国制造也将滞步不前。中国制造未来需要的人才,是有着丰富实操经验,熟悉企业设备,易于发现存在问题,并能动地拿出解决方案的新一代产业工人。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中国制造强国梦,职业教育改革无疑必先走一步。佛山职教向“德”看,可谓本土职教顺势而为的一步实践。随着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新一代产业工人最终将在这里与机器人“碰撞”,那可能就是佛山“先进制造业大市”梦的圆梦之时。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