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机器人板块的抑制可能只是暂时 增长空间仍值得看好

  近期沪深股市遭遇“成长烦恼”,部分新兴成长行业股票走势陷入低迷。本周三,机器人板块就出现明显调整,申万机器人指数当日下跌3.55%。但值得注意的是,从较长时间段看,阶段高估值对机器人板块的抑制可能只是暂时的,相关概念龙头股长期增长空间仍值得看好。

  参考日韩两国八九十年代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历程,基本可以预计国内机器人产业正处于黄金时期的开端。IFR数据显示,2005-2012年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而同期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则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资料显示,2012年全球机器人总销量的70%集中在日、中、美、韩、德五个国家,其中中国独占15%。相比日本、韩国约300台/万名工人的机器人保有密度,中国该指标仅为21台/万名工人,这个数字甚至远未达到55台/万名工人的国际平均水平。目前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在未来5-10年还会有大的发展。

  汽车仍是当前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行业,今后机器人应用将广泛拓展至造船、物流搬运、电子电气、食品饮料、生化制药等行业。销售地域上看,当前是以华东、华北地区为主,合计约占60%。据统计,德国库卡(KUKA)、日本发那科(FANUC)、瑞典ABB、以及日本安川电机(Yaskawa)四大厂商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份额已超五成,而在中国市场,上述四家的占比更是高达60%-70%。

  我国的机器人研究1972年开始,最早在中科院、机械部的研究所,以及广州和大连的机床研究所。从1986年开始“863”计划后,高校作为第二拨开始进入,比较早的有哈工大、北航等。

  之前近二十多年我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缓慢,源于体制和政策思路的问题。2010年开始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激增,2012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这种快速增长则来源于几个方面:首先是人口老龄化、用工成本持续攀升、安全生产意识增强、生活质量提高等因素使得国内企业使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其次是工业转型升级、客户定制、成本效率方面的需要,使得智能化、自动化需求释放;第三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令工业机器人在军事、精细外科、危险作业等领域的应用逐步展开,而在这些领域,并非一般人力所能覆盖,机器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2013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上,我们看到本土企业强势来袭。不论是学院派的沈阳新松、安徽埃夫特,数控派的广州数控,还是驱动派的上海新时达电气等,均携其实力产品纷纷亮相。

  机器人行业内的不同厂商对自己的定位不同,因此也会采取不同的市场策略。有些只做机器人,有些只做系统集成,有些两方面都做,这取决于厂商的战略定位,无所谓孰优孰劣。比如ABB同时做机器人和系统集成,但是库卡在国内只做机器人。对于机器人厂商而言,要进入系统集成领域有难度,因为不同行业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工艺,机器人厂商在细分领域不一定有优势,缺乏工程经验的积累。

  国内机器人企业未来发展的四大趋势:一段时间内还会以国外主流产品为主;落户在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先行,尤其周边工业发达,人力成本较高地区;有较强技术能力的集成公司会先于机器人制造企业发展,有行业经验的应用公司会更进一步发展;能攻克核心零部件的国内公司有望降低成本,最早实现量产化和进口替代。

  当然,从短期市场看,部分机器人概念股出现业绩与估值相脱离的情况,蕴含阶段调整风险。在此背景下,投资者不妨从动态估值角度出发,对成长预期仍然良好的个股重点关注。根据市场一致预测,当前沈阳机床、海伦哲、天奇股份等机器人概念股的2013年动态PEG都不足1倍,显示当前股价仍与市场预期相吻合,后市一旦业绩增长预期兑现,则仍可能有较大中长线上涨空间。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