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 工业机器人爆发势不可挡
中国制造企业主要是靠价格和数量取胜,缺乏核心技术。随着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的提高,制造企业的利润会越来越薄。放眼全球,以“数字化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而这个革命的主角就是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规模的普及和应用。据相关专家预测,明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我国机器人研究和产业应用,已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不仅可以减轻人们的体力劳动强度,也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事故发生率。所以机器人的发展是备受大家关注的,机器人也在掀起工业产业的革命。在其中有发展机遇也有一定的挑战。
机器人需求进入快速增长期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02-2012年,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约为9%。其中,2010年和2011年出现需求激增,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产销量达16万台。据预计,到2025年,有5%-15%的制造业工人将被工业机器人取代,全球装机量年均增速为25%-30%,高于过去20多年的增长水平,但低于2011年和2012年的增速。
近三年来,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电气电子、汽车零部件行业是应用最广的。全球范围来说,美国、德国、韩国、日本、中国是机器人运用比较多的国家,另外,巴西、印度、泰国、台湾地区也是使用比较多的国家。在未来几年,亚洲将是机器人广泛推广的地区,这里面会有很大的机会。劳动密集型向现代制造业转型,在工业生产向自动化生产转型的道路上,大力引进机器人变得不可或缺。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重回增长。金融危机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实现制造业回流,工业机器人需求快速复苏。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面临人力成本上升和转型升级压力,需求进入快速增长期。
我国机器人发展受益政策支持
在此大背景下,“十二五”期间,我国更是出台了工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端制造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一系列有利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此外,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残疾人口数量庞大,客观上都将给医疗、服务以及教育等家用机器人,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必定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2013年7月,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透露,《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已上报给发改委和科技部等部委,可能很快会正式发布,下一步要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
受益于国家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13年4月21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牵头成立的“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在北京科技会堂揭牌成立。该联盟旨在促进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指导国内企业进步,推动行业前行。北京、杭州、广东、重庆等多个省市机器人产业联盟相继成立,产学研齐心协力攻克机器人制造的尖端技术。按当前的发展趋势,国际普遍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需求市场。
国内机器人面临巨大挑战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一直没有真正形成自主品牌并具备一定规模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速度慢、核心技术薄弱、市场份额和附加值较低。笔者采访获悉,目前外资品牌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占了中国国内市场份额超过90%。
据了解,目前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设备制造厂和下游行业应用三大块,国内企业目前主要集中为系统集成商,实现下游应用,即通过对国外采购的机器人,为下游客户进行相应的方案设计,实现利润。而产业链上游无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支撑,关键零部件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外国企业,因此长期受制于人。
沈阳一家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的研发人员陈先生说:“我国企业在减速器这一机器人关节部位的关键元器件普遍依赖于进口,这让我们整体上与国外先进水平至少还有一二十年的差距。”另外,机械工业基础薄弱,硬件、设备,人才和操作工储备,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都很弱。
扬长避短抢夺低端市场
“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赵杰表示:“精细度、可靠性等指标确实重要,但市场和科研不同,不能一味追求高指标,应注重性价比。”他认为,我国这么多年来之所以没有发展好机器人产业,关键在于走入了追求高指标的误区。
国外高端机器人具有先发优势,在我国占据大部分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局面难以改变。因此,想要在机器人产业上寻得突破,可从低端机器人方面发力。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较多,这类企业一方面迫切需要自动化设备,来解决用工难、劳动成本高的问题,另一方面还非常关注投资回报周期,希望花尽量少的钱和时间收回成本。
在有些专家看来,这些企业只要求用少量成本买到能代替人工的机器人,而在精细度、控制能力等品质指标上可以做些折中。有专家建议,可以先在低端产品方面寻得突破,以此推动规模化应用,从而在使用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行解决,进而提高产品精细度和可靠性,并降低产品成本,积累经验后再向高端市场发力。
面对光明的前景与产业化起步初期的薄弱基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亟须建立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共性技术平台等“顶层设计”,加快自主品牌发展步伐。而这其中,制定工业机器人专项规划,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机遇面前,如何开发出国产化核心技术与核心关键零部件,如何率先实现下一代机器人,也即智能型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将是决定我国机器人研究和产业应用能否得到真正发展,以及我国自主品牌能否获得机器人市场的关键所在。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