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传感器防抖和光学防抖的优劣比较
在电子摄像领域,防抖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技术,防抖的方式也非常多。在实际的防抖技术中,相机的电子设备通常包括传感器/机身防抖和光学防抖两大类。
原理——
机身防抖,即在相机等的机身内部安装陀螺仪,用来侦测机身的微小移动。并且会将信号传至微处理器立即计算需要补偿的位移量。然后,驱动马达驱动安装在防抖支架上的CCD/CMOS。来修正机身外部抖动造成的位移。从而形成机身抖而Cmos不抖的情况,消除抖动造成的模糊。
光学防抖的原理其实和机身防抖类似,同样是通过陀螺仪侦测机身的微小移动,并将信号传至微处理器立即计算需要补偿的位移量,只不过这个机构被安装在了镜头中,通过补偿镜片组,根据镜头的抖动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补偿,而不是在机身里。从而有效的克服因相机的振动产生的影像模糊。
机身防抖——
优势
首先就在于成本,只要有一部机身,则适用于该机身的所有镜头都可以不用安装专门的防抖组件,一是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获得价格优势。二是在镜头设计中,在达成成像素质和光学要求的前提下,能尽量少用镜片就少用,多一层玻璃,对画质就多一点影响。
缺点
但是,由于CMOS及其辅助组件相当庞大,尤其是对于全画幅CMOS来说。尺寸和重量都不低,导致其防抖补偿的响应速度和效果上都略逊于镜头采用光学防抖的方式。另外驱动防抖支架所需要的电力也不低,会影响相机的续航能力。还有就是超长焦镜头在机身防抖机型上的防抖有效性相对还是较低。
镜片光学防抖——
优势
在镜片光学防抖技术中,防抖镜片组根据不同镜头专门设计和生产,其防抖效果更具有针对性,因而效果比起机身防抖更为明显。例如腾龙70-300VCUSD,这只镜头的防抖镜片相应快速而准确,能明显地看出光路因镜片补偿产生的震动和变化,尤其是在VC镜片到位后,那种画面的凝固感非常明显,让人倍感安心。
缺点
镜片光学防抖的缺点就是会提高镜头的生产成本。若是购买多支有防抖功能的镜头,多支出的价格总数还是相当高的。并且会轻微影响到镜头的画质。总的来说,目前镜头光学防抖的效果是最好的,普遍能够修正3-4档快门速度。机身防抖也能修正2-3档,但因针对不同镜头焦段无法精确设计防抖特性,灵活性较差。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