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分析、产业特点与政策支持
医疗器械作为高附加值产业正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我国未来将大力发展国产医疗设备,降低医疗成本,并通过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确保财政资金优先采购国产医疗设备。
在国家近三十轮药品降价和新医改”一品两规,双信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药品市场的利润日益摊薄,日益难做。这使得医疗器械这个预期颇丰的市场成为厂商们争相试探的领域。8500亿政府资金的扶持,2000亿的市场容量,30%的年增长速度,每年不低于10起的并购案件无不彰显这个朝阳行业的迷人魅力。从政策层面看,当前国家正在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医疗器械作为高附加值产业正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深挖医疗器械产业市场潜力可谓恰逢其时。
前景光明的国家宏观政策
根据《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将重点支持10~15家大型医械企业集团,扶持40~50家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建立8~10个医械科技产业基地和10个国家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应用基地,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显着提升医疗器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预计科技进步和示范应用带来的新增医疗器械产值为2000亿元,出口额占国际市场总额比例提高到5%以上。
面对目前中国大型医疗设备市场被外资垄断这一情况,有关领导表示,医疗设备产业已成为带动国家科技进步、引领多学科技术进步的发展引擎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我国未来将大力发展国产医疗设备,降低医疗成本,并通过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确保财政资金优先采购国产医疗设备。
知情人士透露,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和卫计委正联手拟定“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整个专项扶持资金为15亿元。其中,2013年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发展专项将聚焦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产品、治疗设备等领域,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在医疗器械类上市公司中,深圳迈瑞,华润万东、鱼跃医疗、新华医疗,江苏鱼跃,三诺生物、科华生物等相关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值得关注。目前国家正在各地实行县级医院改革,他们迫切需要国产的、性价比高的医疗器械,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良机。
近期国家对医疗器械利好政策的出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3年6月26日下发通知,决定将该局承担的部分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变更审批等职责下放至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放低资本进入的医疗器械行业的门槛,进一步简化政府办事的流程。
近期药监部门即将出台两项医疗器械监管新政,分别将对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进行指导,以及进一步简化医疗器械重新注册要求。业内人士表示,相关措施出台后将有助于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兼并整合,更加有利于创新性医疗器械企业发展。
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以患者为中心的精准化诊疗”理念已经成为医疗技术未来的研发趋势。”未来的医疗技术并非是简单地提升这些检测仪器,治疗设备的性能和高科技感,而是一种对操作者和患者更加人性化的应用,从根本上是从患者角度出发的精确性更高、更安全,成本更少、医疗体验更舒适的诊疗手段。另一种合理构想------“快乐诊疗”使儿童成为这种理念最大的受益者。在美国的医院,有些核磁共振的环境被设计成探险故事,有丛林、毒蛇,海盗船等。在进行扫描时,医生会告诉儿童一会儿会有海盗登船,需要屏住呼吸,而不是生硬地说要检查。这些体验让儿童像在乐园里,孩子扫描完后甚至会问家长和医生明天可不可以再来!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比如远程医疗,手术机器人等,现在医疗器械开始进入无创伤或微创伤的时代,一些微型化、智能化的医疗器械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大、多、小、高、弱”的市场格局
一是增长空间大: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占医药总市场规模的14%,与全球42%的水平相去甚远,与全球人均医械消费水平相比,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具有5~6倍的增长空间。根据权威部门的预计,到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将达537亿美元。
二是生产企业多:目前全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万五千多家。
三是企业规模小利润空间小:2013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总产值为2000亿元,平均每个企业产值约1200万元;各细分行业的利润率和增长率差异明显,利润率因技术壁垒的不同而不同,利润率高的领域技术壁垒更高,医疗器械行业的高端领域已经被美国GE、飞利浦,东芝,西门子,奥林巴斯,史赛克,美敦力,强生等跨国公司垄断,而我国民族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一次性的低值耗材,按摩器具、血压测量仪器,注射器等低附加值低价的品类上。
四是产品集中度高,细分行业众多:医疗器械产品有3500多种,平均每种产品十多个注册证;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至市场竞争激烈。
五是创新能力弱研发投入不足:2001~2010年电子医疗设备国际专利申请量,中国以25385项在全球排名第四,而美国以8万多项排名第一。在国外,医疗器械新品开发投入的资金一般占其销售额的10%左右,而我国大多数企业自身的研究开发费投入和销售额之比不超过1%。因此有些国产医疗器械(如超声聚集技术,射频消融技术,人工耳蜗等)虽有先进的第一代产品,但苦于缺乏继续创新的资金,无法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技术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丧失殆尽。一般来说,一个中型医疗器械投资项目刚起步就大约需一千多万美元,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今天,大部分的医疗器械行业都无法依靠自身的积累负担如此庞大的研发费用,虽然政府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研发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相比较于这个行业的资金需要量来说是杯水车薪。
冰火二重天诊断和治疗类产品
目前中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有60家,其中70%是做诊断类的产品,如威高股份,深圳迈瑞,东软股份,华润万东,安科生物,迪安诊断,理邦仪器,阳普医疗,科华生物等。而治疗类产品上市企业只有10%,其中有珠海和佳,乐普,微创医疗。
为什么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能在诊断领域,在外资品牌的围追堵截中杀开一条血路,涌现出一批向“深圳迈瑞”,“东软”,“华润万东”这样伟大的企业,而治疗类产品始终做不大,做不强的原因在哪?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治疗类领域的发展之路为何走得如此艰难?
其原因在于一是治疗类产品进入的门槛高,医院对治疗类产品要求高,医院需求量小,市场持续销售持续盈利能力差,特别是非常规类治疗设备前期的市场投入大。
二是目前中国自主创新的技术主要是来源于权威医院学术带头人和研究机构依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发明的微创,领先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如人工耳蜗,超声聚焦,射频消融等技术,但在自主创新的技术转化为产业时,受到资金,人才,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始终做不大,做不强。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