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困境在于中高端制造乏力
日前,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发布了《德国经济金融发展模式启示及借鉴》和《全球“百年老店式”企业及顶级公司发展特征分析》两份研究报告。
《德国经济金融发展模式启示及借鉴》报告指出,德国具有经济增长强韧、制造能力强大、虚拟经济适度发展、社保与财政保持平衡的4个典型特征。在中国经济面临增速换挡、制造业需要升级换代、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都出现泡沫的情况下,德国模式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多方面启示和借鉴。具体的启示包括,公平和效益并重,形成政府调控与市场竞争良性互动;以科技创新、扶持中小企业和教育改革为抓手,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平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重,加强对金融体系的审慎监管;建立多元化的保障房体系,培育并规范租赁市场;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比,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全球“百年老店式”企业及顶级公司发展特征分析》报告强调,要实现“百年老店式”顶级公司的梦想,我国制造业企业需要从五方面入手:一是高端特色,明确战略定位;二是顺应形势,构建管理模式;三是塑造文化,打造品牌形象;四是以人为本,提供人才保障;五是依托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对此,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指出,目前中国制造业里百年老店和顶级公司匮乏,这与中国历史因素和国情有关,而打造百年老店和顶级公司需要长久的历史积淀,从我国目前的客观条件来看还需假以时日。
黄剑辉强调,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有效供给不足问题,供给质量有待提高,而落后无效产能过剩。未来应当用“新供给”淘汰“老供给”,并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中国应以“制造业立国”、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重,以银行为主体的融资模式不应被否定。
黄剑辉认为,目前来看,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最有竞争力的就是制造业。中国和德国是有差距,但在社会价值理念和经济模式上都具有较多共同点,如都注重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的结合,都有比较发达的制造业以及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等,这使得中国借鉴德国经济模式具有了一定基础。同时,德国制造业立国的方针使其打下良好的实体经济基础,制造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出口快速增长,这也为同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提供了经验,尤其是德国对制造业的重视和对科技创新的鼓励值得我国学习。
谈及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黄剑辉表示,中国制造业的问题看起来是产能过剩,实际上是中高端制造业上不去。他认为,目前中国制造业的问题并非没有需求,只是需求集中在高端制造业。中国只有以高质量、低能耗的新供给淘汰落后无效的产能,才能以新供给带动新需求,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大发展。
《德国经济金融发展模式启示及借鉴》报告也指出,德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一大关键在于其审慎的金融体系保证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同时避免了风险累积。报告建议,中国要借鉴德国模式,需注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平衡发展,要适度提高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占比,防止资本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对产业资本造成冲击。
对此,黄剑辉认为,金融层面的改革也需要遵循“新供给淘汰老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原则。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在需求端,而是在供给端,“金融改革的核心还是在于改善供给”。在他看来,国内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困境主要由资金供需不匹配导致。实体经济以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为主,资金供给端却以国有控股银行为主,这种错配导致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的能力不足。因而,他建议未来金融改革的重点不应局限于利率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同时应该加快民营银行建设,增加金融供给主体,以及完善现有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总之,金融管理要有头脑,要管理好资本市场,要保护好产业资本。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