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中国制造”如何脱离尴尬?

中国制造能让高铁飞驰、蛟龙入海、玉兔登月,中国技工能够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披金摘银,却为何难以造出一支好用的圆珠笔、一个国人在海外疯抢的马桶盖?这既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谈到的问题,也是普通民众看到的中国制造的尴尬所在。(11月10日《中国经济周刊》)
 随着今年春节大批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马桶盖、电饭锅、保温杯和日本瓷刀”,一个现实问题引发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那就是“中国人为什么要疯抢日本货?”而这个话题不仅涉及到消费者,更涉及到中国制造业,因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是时候反思了。笔者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一是跟风抢购。透过这些价格不菲的日用品,除了受互联网上“旅游攻略”影响外,抢购者在出国采购时往往乐于跟风,尤其是第一次出国游的消费者。二是商家营销手段。日本商家为吸引大批中国消费者,往往会迎合中国消费者心理,把这些商品摆放在最醒目的位置并且配有完善的中文说明,这就大大方便了中国消费者的选购。三是中国制造自身存在问题,存在明显短板。这恐怕是直接导致中国消费者到国外疯狂抢购的最直接原因,也是中国制造的尴尬所在。
 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改革转型期,步入了改革深水区。虽然宏观经济已从短缺经济转向相对过剩经济,产业结构也已经开始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这种产业结构的转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制造“大处着眼”的具体体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制造就可以忽视“小处着手”,相反,在某些领域、某种行业来说,中国制造更应该“小处着手”,毕竟产能过剩只是某些行业或领域,不能因为产业结构转型就忽视消费者对日常用品高标准的需求,更不能因为“抓大”只紧盯“重点领域”,关注这些领域是否领先,而忽视其他领域,否则才会出现如今“重点领域领先,但系统性落后”的尴尬现状,才会出现“中国消费者疯抢日本马桶盖”的冷笑话。
 作为抢购的消费者,不应该停留在因为抢到了日本货而欣喜,因为作为中国人,支持国货才是硬道理。作为中国制造业,无论是重点领域,还是其他领域,都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能只停留在警醒的基础上,更不能厚此薄彼地发展,因此,反思不可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读懂“中国消费者疯抢日本马桶盖”这一现象折射出中国制造目前在某些领域存在的巨大差距,在人才培养、机械设备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才能缩小与国外的差距,才有可能实现赶超。让消费者足不出户,或不出国门就能购买到自己需要的满意商品,这才是一个大国制造业应有的担当。
 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中之路却很漫长,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只有在消费者关心的领域做好惠民利民文章,才会被消费者认可,否则,“高精尖”领域上去了,“锅碗瓢盆”却拖了后腿,得不偿失。“圆珠笔”、“马桶盖”虽然击不垮中国,但它却能照亮“中国制造”的短板、点中要害。中国企业在大打“价格战”、“促销战”同时,能否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优化产品结构、改进产品性能等方面?何去何从,且看“中国制造”后续发展。(胡泰武)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