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注重发展质量 迈向产业高端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中国的机器人公司一夜之间从几十家发展到几百家,机器人产业规模迅速增长。”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曲道奎在2015世界机器人论坛上说的这段开场白让在座的中国人心生骄傲。

  然而,他很快话锋一转:“中国也是全球机器人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如果不尽快从追求速度和数量转向注重发展质量和内涵,中国机器人将处于产业链和应用领域的低端。”

  春江水暖鸭先知,瞻高瞩远见未来。在2015世界机器人论坛上,每一位企业发言人不约而同地强调机器人产业的挑战和危机。产业向高端走,应用向高端去,中国机器人急需升级换代,才有可能掘金未来几万亿美金的机器人大市场。

  产业规模迅速发展

  产业布局全面开花,我国机器人开始向全产业链发展,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进入产业形成期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将在未来10年乃至15年,继续保持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的趋势。”曲道奎说。

res01_attpic_brief.jpg

  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4年是世界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发展期,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机器人也逆势增长,全球增长率接近30%。近年来,中国机器人发展更是尤为突出,每年的市场增长率超过50%。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4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增幅达54%,继续保持全球最大市场地位。

  在市场的推动下,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也以井喷之势迅速发展起来。据曲道奎介绍,中国较大的机器人开发区、产业园已有30多个,有机器人概念的上市企业超过百家,和机器人有关的大小企业已经上千家。

  各地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布局陆续展开,国内机器人产业投资迅速增长。东部的上海已打造出涵盖研发、制造、集成、应用等较为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中部的重庆提出建设“机器人之都”的目标,北部的沈抚新城正努力成为国内机器人产业技术研发、生产的集聚区……每一家机器人开发区和产业园都在寻找自己的优势。据了解,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并有3到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到10个配套产业集群。

  “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产业技术支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绳立成表示,机器人产业涉及电子信息、材料、人工智能、机械等十多个领域,其发展需要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集群创新能力,特别是需要强大的产业技术作为支撑。

  产业布局全面开花,我国机器人开始向全产业链发展,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进入产业形成期。其中,工业机器人因为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近几年发展较快,已进入产业化阶段。而服务机器人虽仍处于产业孕育阶段,但却前景光明,成为多家企业重点发展的方向。

  “更关键的一点是,中国保有的机器人密度和国际平均密度相比,还没有达到一半。这说明中国机器人市场的潜力巨大。”曲道奎说。

  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超过5.6万台,占全球四分之一。据了解,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26万台,保有量达180万台。到“十三五”末,我国机器人产业集群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

  应用领域逐步扩大

  传统的机器人已进入低附加值时代。我国正处在机器人的关键转折点上,传统机器人需要升级换代,新的机器人产品逐渐成熟进入市场

  机器人用在哪里?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认为,目前中国机器人应用仍是市场驱动为主,比如环境较为恶劣和危险的工作环节,还有强度和精度要求非常高但利润率却非常低的产业,都要用机器人代替人工。

  对此,世界机器人公司四大巨头之一ABB机器人事业部产品架构总监Daniel Wappling表示,机器人发展的驱动因素有三个,第一是健康和安全,要开发出一些机器人帮助人做比较危险的工作;第二是质量,在某些领域内机器人所做的工作甚至比人类更好;第三是成本,客户希望投资成本降低从而推动机器人更新换代。

  “应用工业机器人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制造产业增加效益,提升其竞争力。”富士康科技集团自动化总经理戴家鹏表示,富士康目前已经应用了4万台机器人、10多万台自动化设备等,帮助制造业提升竞争力。

  机器人应用领域逐步扩大。工业机器人此前在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精密制造领域一直发展迅速,如今在纺织、石化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也迅速扩大,传统市场如家电、轨道交通等领域也日益成为机器人应用的主战场。服务机器人如无人机、清洁机器人等已经有了很大的销量。

  “新松已经成为机器人产品线最全的企业,包括工业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特殊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商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还可以做工业4.0的解决方案。”曲道奎介绍说,目前新松三分之二的机器人产品在外企中使用,并出口23个国家,完全改变了中国机器人产品低端应用、很难走出国门的形象。

  然而,要想继续扩大应用领域,机器人需要更新换代。戴家鹏指出,现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帮助了机器人的成长,但制造业也在变化,对于机器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机器人已经不仅应用在制造业,还进入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各样的机器人都全面走向了市场。”曲道奎坦言,“传统的机器人已经进入到低附加值的时代。我们正处在机器人的关键转折点上,传统机器人需要升级换代,新的机器人产品逐渐成熟进入市场”。

  技术支撑迈向高端

  新一代机器人将摆脱设备概念,成为人类真正的伙伴。新的机器人相比传统机器人在内涵和功能上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机器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高新技术,重要性无以复加。然而,曲道奎认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机器人在市场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佐证他这一观点的是,目前全球平均机器人密度是0.62%,中国只达到0.3%。“这就意味着全球平均99.38%的工作还是人来做,机器人替代率极低。另一方面,机器人目前的保有量不到200万台,这与它名气的差距之大令人惊讶。可以说,机器人作为一种产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曲道奎说。

  为什么如此大的工作量不能用机器人代替?曲道奎指出,技术无法支撑是首要原因。在很多领域,机器人根本不具备替代人工作的条件,其产品功能和性能不能满足大批量的刚性需求。

  “现在的工业机器人,既缺乏感知系统,也没有灵巧的操作系统,因此只能做程序化、规定性的工作。”曲道奎表示,安全则是另一大问题,目前机器人和人类还不能协同工作,机器人工作必须用一个“笼子”围着,安全性的限制让很多工作无法用机器人来替代。因此除了制造业,机器人在生活领域包括养老、助残、医疗等还很受限。

  除了机器人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还面临特殊的风险。与会专家表示,技术层面,多关节机器人领域国外公司占了90%,中国很多企业在核心技术、核心部件、感知系统等关键工艺技术欠缺,存在技术空心化的风险;应用层面,难度较高的焊接机器人领域国外公司占了84%,中国机器人作业领域大多是在搬运、码垛,存在应用低端化的风险。而这些都将导致中国机器人在主流市场被边缘化。

  “中国机器人必须从增量向提质转变。而整个机器人产业要向前发展,则必须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曲道奎说。一方面,企业要从灵巧性入手,增加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能力,改善其人机交互能力,以此来摆脱只作为一种机械设备在专用领域应用的现状,从而进入更广泛的市场。另一方面,重点发展机器人的“感知智能”,实现机器人在制造领域或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解决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无法作业的问题。

  “新一代机器人将摆脱设备概念,成为人类真正的伙伴。新的机器人相比传统机器人在内涵和功能上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制造业只是机器人应用的领域之一,医疗、国防安全、服务生活等领域,将会是机器人未来的大空间、大市场。”曲道奎说。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