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如何从用机器到造机器?

12月29日,一则好消息从佛山市民营企业家大会传来:佛山正式获批成为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作为中国制造业重镇及民营经济大市的佛山,获批国家试点后无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担纲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国家试点,佛山承载着怎样的使命?为“中国制造2025”率先探路,佛山需要解答哪些核心命题?


  当前,佛山正聚焦发力装备制造业,引领产业体系创新升级。机器的变革,是制造业的变革之源;从昔日的造产品、买设备、用机器,到今日的造机器、造生产线、造智能工厂,一场发生在佛山制造业车间内部的深刻变革正在发生。回答好“造机器之问”,是佛山落实国家试点工作的重要组成。


  制造之变


  再造产业“新红利”


  1991年,格兰仕集团引进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东芝微波炉生产线,在半年内建成投产,被全国家电业界高呼“狼来了”。


  3年之后,格兰仕微波炉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5.1%,成为全国第一。7年之后,格兰仕国内市场占有率升至67.1%。快速增长的销售额,也催生了格兰仕对一线生产员工的大量需求。过去最经典的场景便是,每年春节后,格兰仕甚至跑到汽车站与火车站招收员工。


  格兰仕的壮举引发了众多企业的效仿。家电、陶瓷、家具这些佛山传统制造业纷纷以引进各种“全国第一条生产线”为傲。但同时,与格兰仕一样,先进生产线,让招工难成为佛山企业的常态。


  时间演进到2015年,走进格兰仕最新落成的车间,“1秒钟就能生产1台微波炉,我们是用造汽车的装备来生产微波炉。”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企划部部长游丽敏说。


  2014年3月,格兰仕宣布斥资30亿进行自动化工厂升级,实现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而统计显示,新工厂的单线人均效率比传统生产线提升了62%。


  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率,这是机械装备给佛山制造带来的“新红利”。而在效率提升的同时,越来越智能化的设备也进一步降低了对人工的依赖,减少了工资成本支出。


  笔者走访发现,从大中企业到小微企业,从家电制造到各种传统制造,处于转型升级中的佛山企业正催生一个机械装备应用新浪潮。


  不仅是佛山,近两三年来,中国多地出现了一股布局发展装备制造业的热潮。在泉州,历经20余年发展,其丰富的门类、精密的产品、不断的创新,让泉州机械装备制造业能够提供价格低廉且不亚于国内外顶尖技术水平的装备。从泉州出发放眼全国,武汉、成都、沈阳再到佛山,机械装备制造业“火”了。中国制造正在走向比拼“机器”的时代。


  创新之思


  作为广东制造集聚区,装备制造业已成为佛山第一大产业,去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已近4200亿元。省委、省政府对珠江东西两岸产业定位的总体部署,在当前以佛山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西岸,这一场密集流向制造业的技术大迁徙,每天都在发生。


  “我们先和德国的西门子合作,学习德国技术生产真空泵。后来掌握技术后对原先产品进行改良,开始自主生产制造。”广东肯富来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规模靠前的企业,该公司进出口部部长助理任雪芸说,国内生产真空泵的企业很少,掌握核心技术的很少,他们是该领域的龙头企业。高端的产品如真空泵,已可以自主品牌出口。


  广东肯富来泵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这一漂亮转身的背后,是在佛山市政府布局下,全球各地技术在佛山装备制造业中发生密集流动的一个缩影。


  在引导这场技术迁徙盛宴在企业中发生的同时,2015年5月28日,广东省、佛山市和顺德区共建的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在顺德揭牌成立,着眼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突破及行业应用推广。而在此前,省科技厅、佛山市和南海区及广东工业大学已联合成立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


  这些政府主导的公共技术平台,也将推动着来自国内的先进技术密集流入佛山。


  除了技术,佛山也不忘为机械装备制造业注入金融“活水”。2014年2月,佛山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出构建科技金融、民间金融和政策金融“三位一体”的金融服务模式。经省政府同意,佛山分别在南海区和顺德区建设广东省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产业金融改革试验区,引来众多金融企业,尝试以有限的政府投入引导、撬动资金和资本流动,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当佛山制造业的重心从“用机器”到“造机器”,从科技到金融,一个与“造机器”相应的创新驱动型城市体系正在构建当中。


  “造机器”的体系在哪里?


  供给之争“与外国机器赛跑”


  新工业革命的到来,让全球发出了“与机器赛跑”的呐喊。而对佛山制造来说,与机器赛跑“实际上是“与外国机器赛跑”。


  在佛山家电龙头企业格兰仕,在宣布30亿元引入国外先进自动化生产线的同时,格兰仕一直在吸取经验,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生产线。


  “目前生产产品只是我们的副产物,主要产出是为格兰仕输出先进生产方式。”格兰仕电器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钊华说,在他们的车间里,整个自动化的生产,除了一些通用的机器,比如注塑机、冲床等购买外,其他都是他们自己生产。这样格兰仕就获取了整个企业的最大竞争力。因为格兰仕的设备竞争对手没有。


  黄钊华说,希望在不久之后实现无人化车间,最终打造一个黑灯车间,而全部自动化设备都将是姓“格兰仕”。


  但黄钊华的愿望实现仍待时日。如今,佛山工业产值超2万亿元,其中核心装备制造业产值达600亿元,机器人的现有规模仅290亿元,本地企业多为系统应用集成服务企业。格兰仕等佛山企业仍需采用国外生产的机器人。广东科凯达智能机器人公司正在努力制造中国自己的机器人,希望打破巨头的垄断。该公司首席科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吴功平介绍,该公司主要专注于高压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在机器人的智能化应用和导线跨越等多项技术上填补了国内外的技术空白。预计未来3—5年来将达10亿—15亿元的产值。


  在全球技术如潮水般涌入佛山与产业发生碰撞的时间轴上,在“供给侧改革”的全新视野下,佛山在完善“机器供给”这个命题中,也正在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延伸“九城之问”问什么


  作为中国第一大经济体,面对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挑战,广东率先迈出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步伐,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重新构建新一轮发展的领先优势。


  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现代产业体系和较完善的配套体系,以占全国0.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9.08%的GDP;而且其研发经费支出约15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2.6%,已经步入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南方日报记者深入生产与研发第一现场,围绕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以九大课题问策珠三角创新。


  在调研中,记者捕捉到珠三角正在发生的变革:机器人进车间,教授“入市”搞研发,“世界工厂”向“智造硅谷”转身,广州南沙、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三大自贸片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新驱动发展释放出更强大的动能。


  事实上,这些变革也是佛山息息相关的,他们或许正在发生、或许即将发生、或许未来会发生的故事,这份报告值得佛山去学习借鉴。


  尤其是调研团队对珠三角九座城市发出的“九城九问”:广州,当世界经济进入创新竞争的阶段,广州如何重构面向未来城市体系的动力机制?曾经辉煌一时的传统工业城市,如何在新经济的浪头弄潮?如何避免底特律式的衰败?


  深圳,创新驱动“领头羊”深圳能否秉承当年“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在创新驱动上为中国“杀出第二条血路”、为更多国内城市提供借鉴经验?


  珠海,如何以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深程度的开放,全面对接国际,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抢占创新高点,成为珠江西岸创新的策源地与服务者?


  佛山,如何发展好装备制造业为中国产业转型提供强有力支撑、为更快推进中国制造由快向好的产业转型提供示范?


  惠州,如何创新,让产业大发展的同时绿意不褪色,避免发展中经济与环境可能出现此长彼消的“两难”悖论?




  东莞,背负传统制造业包袱的产业格局如何找到最佳的创新结合点?区域创新走廊如何带动周边镇街的协同发展?在享受广深两地创新资源外溢的同时如何避免重走“加工贸易”的老路?地处中间的城市坐标如何串联起整个珠江口东岸的粤港创新共同体?


  中山,如何推动专业镇实现“二次创业”,让专业镇再度扛起“创新大旗”?


  江门,如何探寻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加快发展、争先进位?


  调研团队精心准备的“大餐”或将为佛山对自身转型发展之路查遗补缺、对未来发展之路如何走得更好提供新的经验。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