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看制造业巨头如何践行“互联网+”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于是,在2015年里,一些制造业巨头企业先行一步,积极布局自己的“互联网+”计划,力求将自己打造成互联网企业。它们在积极推行“机器换人”,力求生产自动化的同时,也以开放的姿外,拥抱互联网。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它们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践行“互联网+”:


一、“+互联网”——借力互联网拓展业务


“+互联网”不是“互联网+”,但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它是“互联网+”的一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对于制造业来说,“+互联网”往往是简单粗暴而又成效显著的。当电子商务时代来临,一个基本常识就是,“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所以在阿里系大行其道之时,电子、服装等行业先行一步,打开了一片新市场。

过去制造业的技术死忠们还能以技术立家,但时代不同了,今天的制造业已开始全面拥抱互联网,深入开展相关产销业务活动。

2015年12月1日,一则董明珠与刘强东的原声对白、卡通形象演绎的广告片突然出现在各大电视台黄金广告段位,以此宣布格力与京东开启联手打造“中国造+互联网”战略。

当死忠技术的格力也开始全面拥抱互联网,拓展销售渠道,至此,中国制造的大佬们几乎已经全部上了“+互联网”的船。


二、工业互联——打造互联网化智能工厂


“工业+互联网”的突出表现,就是在生产流程中充分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工具,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透明化,智能工厂是其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制造业推动“互联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建设自己的智能工厂。

2015年6月,云智汇公司代表富士康科技集团与重庆市政府代表签订了《“互联网+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平台”项目战略合作协议》。该项目立足重庆,助力打造一批智能制造工厂与科技创新示范项目,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市场提供专业服务,并向全国范围推广。

除了富士康,格力、海尔、美的,都已实现黑灯工厂,全面建设智能工厂也将是它们的下一个目标。


三、生产开放——零距离定制生产


除了工业互联的深化之外,制造业的“互联网+”还远远没有结束。随着制造企业互联网化,企业将逐渐开放成为一个生产平台,在集聚各种生产能力的同时,也将直面用户,形成定制化生产模式。

2015年3月7日上午,在郑州经济开发区海尔工业园,首台用户定制空调在海尔空调智能互联工厂下线。作为全球空调行业首台定制空调,其产生的背后是海尔郑州工厂基于“前联研发,后连用户”所打造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用户不仅可以定制空调产品,还能实时了解订单进度,真正实现了用户与工厂之间的零距离。

如果说工业互联本身是基于制造业内部的话,那么零距离定制平台就是直面制造业的上下游用户,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当然,这还不是结束。


四、终端开放——产品“物联网化”


当工厂与工厂之间、用户与工厂之间都实现零距离的时候,制造业的“互联网+”还远没有结束,它的最后一步,就是要实现用户与产品、产品与产品、产品与工厂的零距离,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未来,制造业的产品终端也将全面实现互联网化,成为“智能服务”的入口。

美的在这方面算是走得比较早的,于2014年高调发布的“M—Smart智慧家居战略”是其向“互联网+”转型的主要着力点。在方洪波看来,目前美的首要做的是对智能家居的技术和应用方案的积累、投入,在硬件领域是模块,软件领域是程序、协议,沟通方式、以及蓝牙系统。

2015年8月,美的与安川电机合作,分别瞄准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领域。未来,服务机器人还将与美的智能家居系统对接打通。“它既可能是智能家居中的一款,也有可能是智能家居的支撑平台,或者成为智能家居的一个入口。”

2015年,制造业巨头实践“互联网+”的着力点主要在这四方面。从它们的经历可以看出,未来“互?网企业”将实现多个“互联网化”,也将形成多个“流”,并且在生产制造上,通过零距离贴近用户,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互联网工具,实现产销自动化、智能化、定制化。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