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发表讲话 布局“中国制造2025”
“听得真过瘾!”一位部长在1月2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后说。
当天,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会上,总理对如何推进“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精彩的阐释。以下为当天讲话摘录。
“中国制造2025”这个提法,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中国制造业的期望值。能走到这一步很不容易,应该给予肯定。但确实也要看到,这方面空间还很大,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第一,要加快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今年达沃斯论坛,主题是“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全球经济需要找准方向、提振信心。论坛确定的这一主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所谓“四次工业革命”,大致划分第一次是“蒸汽革命”,第二次是“电气革命”,第三次是“信息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现在使用的词叫做“物理信息融合”,主要讲的其实就是“互联网+”,里面的内容是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机器人和3D打印技术等等,并由此掀起新一波汹涌澎湃的创新浪潮。
达沃斯论坛上的一些核心观点,我们在座者要注意研究。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仅仅靠工业化信息化结合已经不够了,人们的需求变化日益灵活化,工业生产需要更快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满足客户与消费者花样百出的个性化需求。
现在看来,工业发展必须要在更大范围借助外脑,仅靠自己企业或单独关起门来搞研究那一套不行了。因为互联网把整个世界都打通了:一方面生产销售成本在大大降低,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与整个市场需求迅速对接,在时间上也大大缩短了。
所谓的“C2B”,就是消费者提出要求,制造者据此设计消费品、装备品。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一个企业不再是单个封闭的企业了,它通过互联网和市场紧密衔接,和消费者随时灵活沟通。这是大势所趋啊!
这些年,3D打印正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因为制造商要适应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这样装备就必须极端柔性化。大家都知道,汽车行业正在从刚性生产线向柔性化生产线过渡。以前,五轴机床被认为柔性程度很高,可以适应多种产品制造,现在也落后了,因为3D打印机出来了。电脑设计的东西,直接打印就成型了。
中国传统工业是从计划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传统工业体系的建设功不可没,没有这个体系就没有今天。但今天如果再只是躺在传统工业体系上就要被抛弃了。你不拥抱互联网,就追不上新工业革命的脚步。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不光通过互联网和市场需求对接,而且遇到技术难题也广泛通过互联网征集全球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必须要把“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突出出来。这两年“互联网+”对就业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网购,直接带火了快递业。它倒逼着线下实体店纷纷向线下线上结合转型。现在工业领域也在引入“互联网+”。比如张瑞敏在海尔推动的创新,把制造模式、经营模式和研发模式都改变了。这些就是发生我们身边的深刻革命!我去年去河南看了一家由冷库起家的生鲜冷冻企业。他们也搞“互联网+”,不仅实现了电商销售收入快速增长,还通过打造“冷链网”,把3000多辆冷冻车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
这些发生我们身边的革命性变化给我们启示,中国制造只有和“互联网+”深度融合才有前景,才会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必须改变人们的一种认识误区:以为“互联网+”只是虚拟经济。其实这种“虚拟”一旦与“实体”相结合,就会为实体经济插上翅膀。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就是这样,要好好总结经验推广!
我去年去韩国,参观了他们的创新中心。他们第一批建立的创新中心就有十几个,政府出政策,三星、LG等大企业出资金和技术,共同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搞自己的创新中心,浪潮非常凶猛。我们也要加快脚步。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自己还不能生产电视、电冰箱这些“大件”,最后好容易引进了玻壳生产线,结果没过多长时间,别人的新技术又出来,老的生产线没用了。包括录像机等等,我们的很多产业总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跑。
许多人说,在互联网行业,我们和发达国家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一次,我们务必要抓住机遇,决不能再次错失。
第二,怎么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融合?还是要靠市场主导,企业引导。“中国制造+互联网”,实际上就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让制造企业追着市场跑。过去那套“供销模式”,企业自顾自生产,不考虑用户体验,短缺经济那会儿还行。现在消费者如果不满意你的产品,就会通过“海淘”,甚至直接跑国外去买了。消费者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他们可以用脚投票。
最近媒体频频提及“粉丝经济”、“网红经济”。我理解,这实际就是追着市场跑,是在揽市场。我们的企业一定要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把中国制造朝这个方向推,企业必须向这个方面转型。
现在我们有许多商家把消费者需求的信息通过互联网直接发给企业生产。反过来,我们的大企业也可以这么做。我们的一些大型装备企业,只生产大件,不接小活。最后成本核算下来,根本不赚钱。我看一些发达国家的大企业,不管走到哪儿,都带着一大批配套小企业。在这方面,他们已经形成十分完备的产业链。我们整天喊要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这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强化的。必须要改革企业体制机制,真正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
不能目光总是过多盯着少数大型企业,一说就是做大做强。其实中小企业更具成长性,是未来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德国人总说,德国未来的希望在于德国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是成长性的,很可能成长为明天的“小巨人”。
第三,创建一批创新中心,政府要予以引导扶持。许多国家的创新中心一般以一个大企业为平台,吸引一批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加入进来,几方面紧密结合,可以形成优势互补。与此同时,政府在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比如在加计扣除、科技引导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最后,要加强国际创新合作。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韩国“制造业革新3.0”紧密合作,相互学习、优势互补。
这里面很关键的就是中国标准要和国际标准对接。最终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装备产品提质增效,迈向中高端。我们不能搞政府目录。现在出了个“《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绿皮书”,是引导性的,很好,但标准一定要有。要相信企业,一旦标准出来,会有一大批企业往标准方向靠拢。只要我们监管跟上,中国装备就会发展得更好。
总而言之,“中国制造2025”突破的重点,主要应放在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上,加快推动中国工业的“浴火重生”。
附加:把中国制造搬到互联网上
2015年12月中旬,第三届中国企业新媒体年会盛大举办,平时低调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高调亮相。此前,国资小新通过网络征集网友最想见哪一位央企高管,高红卫董事长呼声颇高,他欣然赴约。
在这次年会上,他带来了航天科工眼下正在做的“一件大事”,即全力打造航天云网。高红卫董事长以“工业互联网:一个时髦但不轻松的话题”为主题,坦诚而真诚地分享了他眼中的航天云网,为公众揭开了颇为神秘、高大上的航天云网面纱。
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发布的大背景下,航天云网的热度不断升温。自2015年6月15日正式上线以来,注册用户数持续攀升,目前已超过6.5万家,并开始迈向国际工业互联网行列,成为世界第一批、中国第一家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破冰者,也成为国有企业推动“双创”的生动实践者。
日前,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进位于航天科工集团总部的航天云网进行探访,略显陈旧的老办公楼的顶层,进行了装修改造,新铺的地板砖,新油漆的雪白墙壁,“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崭新的牌子十分醒目。
董事长高红卫无疑是航天云网的顶层设计者。作为一个老航天人,他对航天科工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有着深刻洞见和思考。航天科工是国家导弹工业骨干企业,历史悠久,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任务。
“目前航天科工已进入二次创业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是,作为一个计划经济时期成立的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创业的驱动,这个企业会像树一样慢慢老去。为了企业的新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防建设、服务国民经济,就必须要创业创新。”高红卫说。
航天科工于2013年即开始布局工业互联网,彼时国际上的工业互联网已成竞争态势。美国早在2012年就提出先进互联网伙伴计划,德国则着力推进工业4.0计划。
目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催生第四次工业革命,重构工业产业价值链的格局。“中国已到了转变发展方式、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必须迎头赶上,不能在工业互联网全球行动中错失机会。”航天云网副总经理刘韧说。
然而,摆在航天云网面前的难题是,工业互联网在中国还是个陌生领域,网购电商虽已步入寻常百姓家,但中国的工业互联网长什么样,目前还显得面目模糊。航天云网运用创新思维给它画像,用高红卫董事长的话来说,“工业互联网应该比电商平台的表情更丰富一些,内容更深厚一些,其与电商最大区别是,具有线上线下相合、创新和创业相结合、制造和服务相结合的三大特质。”
高红卫解释说,当前面临着全球产出相对过剩,中国提出创新驱动战略的逻辑是“依靠越来越少的投入,获得越来越多的产出。这不是变魔术,唯一的出路就是企业要打破边界,实现资源共享、能力协同、互利共赢”。
“互联网+”智能制造的时代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把“共享财富成果,变成共享财富创造过程”已不仅是想象,航天云网正把它变为现实图景。
如何“把生产搬到互联网上?”刘韧举了两个例子。
几个月前,以老干妈牌产品闻名的贵阳南明老干妈食品有限公司要研制一套二维码防伪追溯系统。这家企业每天生产250万瓶调味品,每瓶喷上唯一的二维码,希望成本控制在每瓶1分钱,比现在使用的系统成本降低一半。但他们在本省找了一圈,没有成功。
老干妈是中国航天科工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的用户,于是把需求在网上发布,很快有了反馈。他们得到了山东威海北洋集团等行业内优势企业的响应并开展了方案对接。
深圳日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急需研制一款波峰焊喷嘴,这种产品对材料和安全性要求极高,以日东自身繁忙的业务及技术储备难以快速解决问题。他们在航天云网发出信息,得到了国防科技大学专家的解决方案。信息快速,服务高效,让企业真正尝到网上配送的甜头。
目前,航天云网对平台功能不断进行刷新,全新升级的航天云网平台突出云制造、创新创业和工业品商城三大核心板块。
“其中创新创业板块可以说是为现在的年轻创客们量身打造的。”刘韧说,创客们都处于创业阶段,他们实现创意需要工业设计、专业软件、模具制造等一系列过程,航天云网面向创客们开放丰富的资源云池,年轻人可以在这里租到软件,如做模具需要3D打印,就可以在这里完成,为创客们提供低成本、便利化、高效率的创业服务,“可以平均节省成本60%~80%,让他们的创意真正变成市场化产品,在网上就可以办企业了”。
工业互联网创业平台还提供了创新和竞争的环境,一个工业制造链条需求信息发布出去,你所需要的供应商会像“弹窗”一样出现,可以货比多家,这样就有了竞争和比较,会驱动创新,为“双创”营造创新环境,工业互联网平台使之成为可能。
航天云网的一大愿景是要走出“国际范儿”,要致力于打造国际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开通英文版,将来还有俄文版、波斯文版、西班牙文版等陆续开通,使航天云网成为国际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全球用户开放。
对此,高红卫有着清醒认识,航天云网走向国际,面临着诸多难题,最关键的是其中牵扯到很多跨国因素问题,一系列的税务、知识产权、海关、外汇结算,还有人员的往来、货物的往来等一系列的事情,国家有关政府部门正在研究如何支持国际工业互联网的构建。
航天云网这块中国工业互联网的试验田,尚不到一岁,已显出生机勃勃之势。海量企业登云,加速了企业聚集效应。目前已签订合同两万多笔,总额达15亿元。
“航天云网的发展速度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势头很猛。”在航天科工传统业务领域干了十几年的刘韧,被调任航天云网副总经理,对他而言,触摸“云网”无异于“开始第二次创业”,前路充满挑战与压力,他指着记了几大本子资料的硕大笔记本感慨:“航天云网对我们是全新领域,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每天都在不断学习中!”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