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视点:“电饭煲之痛”呼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我特别生气“到国外买电饭煲”的事情,这个事真的刺痛了我的神经。我觉得很遗憾,同时也很悲哀。没有理由中国那么多制造企业连一个电饭煲都做不好。
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渐次丰盈,老百姓对商品的品质有了更为强烈的利益诉求。当消费者的安全焦虑和质量担忧找不到足够托付信任的载体,舍近求远的“跨国抢购”便成为一种尬尴的现实。作为一名企业家,“电饭煲之痛”体现了董明珠的责任与担当;只有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电饭煲之痛”才不会成为制造企业和消费者共同的无奈。
在经济全球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到国外买电饭煲”不仅费钱,也更费力,远没有在国内买电饭煲方便省事。消费者多花钱,制造企业少赚钱, “电饭煲之痛”既呼吁消费者形成理性、成熟的消费文化,也倒逼国内厂商“卧薪尝胆”,通过自主创新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消费观念的重塑与更新,让许多消费者对商品的衡量标准逐渐从“将就”到“讲究”转变。那种秉持“拿来主义”,复制借鉴、以数量取胜的做法,即使在短期内利益变现、“荷包鼓鼓”,却也切割了社会信任。当消费者对这些粗制滥造、缺乏诚意的商品提不起兴趣,自然会将注意力转向海外商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和市场制胜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虽然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常意味着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科研力量,会在短期内降低企业的收益;但从长期来看,只有掌握核心科技,制造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制造企业还要注重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一般的体力劳动者相比,技能劳动者拥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较为全面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技术工人的经验、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够直接、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提升商品的科技含量。只有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让技能劳动者过上更有体面和尊严的生活,才能提升商品的使用价值。
观照老百姓现实的利益诉求,需要制造企业的改革和创新,甚至在某些时候要具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啃硬骨头、涉险滩的锐气。从这个角度上说,制造企业的企业家光对“到国外买电饭煲”痛心还不够,也需要以一种“卧薪尝胆”的姿态来促进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当商品的品质达到甚至超越国外商品,消费者又何苦舍近求远。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