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信转型看中国家电业变革方向
跃升:掌握核心技术
中国家电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目前的问题是大而不强。大多数家电企业到现在还不能自主生产上游的核心零部件,缺乏上游核心技术和专利。参考日韩家电企业转型之路,无不是将业务重点向更具技术含量的产业链上游转移,通过掌控核心技术攫取更高利润。值得欣喜的是,在过去几年,国内部分家电企业的创新方向正在从“产品创新”向“技术创新”演变。而海信显然走在了这一转变浪潮的前端。
从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信芯”,到国产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再到牵头LED背光国际标准制定,自主研发ULED显示技术,提前布局激光显示,海信一直在努力打破电视核心技术由日韩企业垄断的局面。市场调研机构IHS发布了2015年度全球彩电市场统计数据,海信电视的出货量以5.6%位居全球第三位,这是中国彩电品牌首次进入年度排名前三强。事实证明,在拉动家电行业市场增长的几驾马车中,规模扩张与价格驱动的效力正逐步减弱,唯有技术创新保持了持久的张力。正如董事长周厚健所说,海信不再是一个家电企业,而是变身为一家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的科技企业。这是中国家电业转型绕不开的关键之路。
融合:向智能化转型
应对变局,海信积极布局智能电视,搭建“内容+终端+数据+服务”价值链闭环,组建内容服务平台“海视云”,上线互联网教育平台“聚好学”,推出万物生灵的“互联网+”战略,实现电视、冰箱、空调、智能交通、医疗电子的IOT,驱动旗下产品的智能化、移动化、云端化。
豪言颠覆的互联网跨界者至今没有颠覆传统彩电厂商的地位。数据显示,2014年,三星、海信和TCL智能电视销量都在千万台规模,而同期跨界者乐视销量是150万台,小米是30万台。跨界者们用如此低的价格,为何没有颠覆传统彩电厂商?对于消费者们来说,购买智能电视时,画质、功能是几个重要的指标,这与普通电视的购买理念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由此可见,互联网品牌对市场的冲击是有的,但率先完成智能化转型并拥有技术底蕴的传统家电企业依然可以保持优势。
跨界:从toC到toB
海信正悄然进行着一场转型,1998年就在智能交通领域布局,2003年进入光通信领域,2014年进入数字医疗。从toC的个人消费品转向toB的商用产品和解决方案市场,2015年海信toB业务已占到集团销售收入的23%,利润却贡献了38%。在家电业增速大大放缓的今天,海信的“B2B”收入、利润同比增长48.2%和31.8%。
如今,家电几乎是中国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高企,吞噬着家电厂商薄如刀片的利润。从国际来看,西门子、松下、GE、IBM等曾经的家电巨头都呈现出同一条转型路径,收缩或放弃toC业务,向toB转型。海信进军医疗,复制其在智能交通、光通信的成功模式,与西门子、松下、GE等全球商业巨头殊途同归。但从终端消费市场转向商用市场,相应的设计、研发、运营、售后服务等环节也需发生新的变化和调整。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是中国家电业转型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