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方案出炉:聚焦7项清洁能源

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仍然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业技术能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所提出的制造强国的目标。

目前,《中国制造2025》正在不断地细化、落地。6月20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印发《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能源装备制造业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电力装备等优势领域技术水平和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企业集团。能源装备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能过剩明显缓解。

到2025年,部分领域能源技术装备引领全球产业发展,能源技术装备标准实现国际化对接。

三部委围绕确保能源安全供应、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三个方面,确定了15个领域的能源装备发展任务。

“值得关注的是,在15个能源装备领域,包括先进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燃料电池、地热能、海洋能装备等7个清洁能源。”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这说明清洁能源装备是未来能源装备创新的一个主要方向。

其中,在风电领域,国家提出开发适用于轮毂中心高度100-200米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机组,重点10MW(单位:兆瓦)级海上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海上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及各种基础结构。

国家要求,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5-7MW级大型风电机组、10MW级大型风电机及关键部件设计制造技术、变流、变桨等子系统智能融合技术、发电机高性能控制技术、基于大数据的风电场群智能运维技术,重点突破超长低风速叶片、超大功率高温超导风力发电机、大功率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等,研制海上风电设备运输船、吊装船等施工维护装备。

“海上风电机组研发成为重点。目前国内海上风电机组最大的为8MW,10MW级是一个很高的要求。”金风科技战略经理陈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海上风电装备行业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并非技术而是市场问题,市场还没起来。

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新型高效晶硅电池和组件的技术攻关,研发可量产的晶体硅电池生产技术(多晶电池效率21.5%以上,单晶效率22.5%以上,N型高效电池效率25%以上,多结晶体硅电池效率达到26%以上),研发多晶CTM大于103%、单晶大于101.5%的高效率组件技术及光伏电池关键材料。

“单晶效率从2007年的14.5%提高到2016年的19%左右,用了大概9年时间。”航禹太阳能董事长丁文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所以从2016年到2025年下一个9年,再提高大概4个百分点,应该是可以实现的,也不排除技术进步得更快。

同时,在薄膜及其他新型光伏电池及组件上,国家要求研发可量产的效率20%以上的碲化镉薄膜电池、效率21%以上的CIGS薄膜电池,43%以上的三五族化合物电池、钙钛矿电池等新型太阳电池、染料敏化电池、有机太阳电池、量子点电池、叠层电池和高效砷化镓电池。

《实施方案》也对光热发电领域的槽式太阳能聚光发电、塔式太阳能热发电聚光发电、太阳能热发电蓄热、太阳热发电专用高效膨胀动力装置、分布式太阳能冷热电联供发电等系统关键设备的技术攻关任务做了部署。

同时,《实施方案》提出,将研究制定和细化政策措施,提出具体工作计划和年度重点任务,具体衔接协调能源装备产业发展有关规划、政策、工程、专项和走出去工作等,研究落实依托工程,促进首台套能源装备的推广应用。

《实施方案》提出,研究利用专项建设基金、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关键装备技术攻关、产业化和制造条件升级。

“在国家的各类基金支持外,针对研发和示范应用的减税政策也十分重要,希望在《实施方案》未来的细化政策中能够明确减税措施。”陈石分析。

《实施方案》要求,对国家明确的承担首台套重大装备试验示范的依托工程,试验示范期间适当给予安全运行考核政策支持,并进一步研究给予税收、电价等方面的优惠。鼓励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能源装备首台套项目开展保险和再保险。

“尽快开展示范应用非常急迫,以光热发电为例,中国目前已经落后于印度。”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总裁李珂建议国家尽快明确光热发电电价,开展第一批光热发电电站的示?应用。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