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十三五”规划:机器人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产业发展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标志。近日,《十三五规划》提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将并重发展,并在多个方面鼓励机器人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中国有望成为机器人最大市场,在机器人迅猛发展的当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机器人发展三大机遇


日前颁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再一次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推上行业关注的浪潮中,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域各类热门产品不断涌现已形成产业化,新兴的服务机器人正迎来春天,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有望成为最大机器人市场。


1国家高度重视机器人发展,机器人市场广阔

日前工信部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了机器人产业五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其中六轴及以上机器人达到5万台以上。在中国,“十三五”将是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的时期,市场需求非常大,根据研究,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增至50-60万台;服务机器人的市场应用还在探索中,其空间则更为巨大。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规划提出,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十三五”时期要实现“两突破”、“三提升”,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


2国内政策大力支持

随着2015年富士康百万机器人建设计划实施,各地方政府看到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潜力,开始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在大力推行“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机器人产业成为重点发展领域,其中工信部重点制定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机器人产业五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同时在这场机器人产业“竞赛”中,地方政府的补贴政策为企业入局添足了“马力”。国家从顶层计划和政策等多方面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便利,有的根据企业销量,有的则针对“机器代人”项目给予补贴。这些政策包含加强统筹计划和资本整合,加大财税支撑力度,拓宽融资途径,营建杰出的商场环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扩展国际沟通与合作等等。


3“机器人革命”浪潮席卷众多领域

机器人诞生至今,一直占据着话题中心,成为热论焦点,机器人被认为是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四大技术之一,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之一,12项引领全球经济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之一,以及2015年世界十大技术之一。今天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机器人革命”的浪潮正在席卷诸多领域。

在工业应用中,机器人呈爆发式增长,在制造业中,尤其是在汽车产业中工业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机器人的应用已从汽车制造业推广到其他制造业,进而推广到诸如水电系统维修维护等各种非制造行业;此外随着服务行业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教育需求和新生活方式需求的改变可以预见诸如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等服务机器人的需求量会急速增大,服务机器人正处在产业化的黎明。


中国机器人发展四大挑战


在国家政策和资本市场双重力推下,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已出现40多个以发展机器人为主的产业园区,机器人相关企业超过4000家,但在“中国机器人不仅面临1.0时代的差距无法缩小,又面临2.0时代的巨大鸿沟无法跨越”现状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程中核心关键技术缺失,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高端产品质量可靠性低等问题始终制约产业发展。


1核心部件依赖进口,企业成本压力大

中国精密制造整体水平不高,占到机器人成本70%的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三大核心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仍未改变,特别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高精密减速器方面与国外技术的差距尤为明显。2015年,约75%的精密减速器由日本进口,伺服电机和驱动超过80%依赖进口,关键零部件大量依赖进口,比之于外企,国内企业要以高出近4倍的价格购买减速器,以近2倍的价格购买伺服驱动器。核心部件技术缺失造成国产工业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大。


2专?技术人才匮乏,技术后盾显弱

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高校和科研单位全面开展工业机器人的研究,近20年来,中国有近百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生产的院校和科研单位,但是由于没有和企业有机地进行联合,缺乏技术交流,因此研究仍停留在低水平阶段。

当下我国缺乏系统的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大专院校机器人相关专业学科建设还未健全、机器人职业培训教育力度不足、高层次技术研发、管理、操作、维修等各类人才匮乏,使得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与成型产品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造成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下,产业增速发展不明显。


3机器人低端产业遍地开花,投资过剩


尽管目前国内机器人行业短板明显,但地方政府和企业对机器人行业的关注热度不减。面对巨大机遇,机器人企业一哄而上,遍地开花,据统计,过去两年,建成及在建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40个,各地出台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政策有77项之多,涉及生产机器人的企业超过了800家。

但在机器人市场一片繁荣景象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机器人企业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中国机器人产业有投资过剩的趋势。据了解,国内的800多家机器人企业中将近一半是空有其表的空壳,没有独立生产车间甚至没有产品,剩下的企业中将近80%从事产品代理,真正能自己生产产品或研发机器人的企业仅占全部企业的八分之一,且在核心零部件上仍然主要依赖进口。


4自主品牌意识薄弱,缺乏品牌企业


进入2016年,中国机器人市场主要由外企主导的局面仍将继续,自主品牌亟待发展。由于用户企业长期依赖国外品牌,特别在使用量最大、对设备品质要求最高的汽车和电子工业表现最为明显,导致中国自主品牌的本体和零部件产品不能尽快投入市场,甚至有成功应用经验的产品也难以实现推广应用。

其次,我国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在《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也提出,要打造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再次,来自国外产品的竞争激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版)》显示,国产工业机器人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主要是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大多为三轴和四轴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的六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国产六轴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不足10%。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