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为需求侧管理注入新内涵
至今仍众说纷纭的“能源互联网”,遇上了“新电改”,于是发生了“需求侧管理”思维的“颠覆”。6月14日,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中电联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联合举办的“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能源互联网发展专题研讨会”上,一场关于“需求侧管理”的头脑风暴上演。
专家提出,在电力体制改革和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双重背景下,需求侧管理作为重要的支撑手段和基础,未来需要创新互联网化体系结构,以大数据平台和云中心为支撑,推动分布式能源、储能及电动汽车的发展。对于电能服务商,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将是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需求侧响应的关键手段,也是未来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不是推翻,而是推动
新电改的出台,意味着原有的电力需求侧管理要被推翻么?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表示,“很多人认为,电改来了,需求侧管理就完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此次电改将进一步推动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开展。”他认为,电改和能源互联网背景下,“需求侧管理”有了新的内涵,这两件事儿会促进新形势下需求侧管理更加健康有效的发展。
曾鸣认为,对于能源互联网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定义,但是作为能源革命一个重要的环节,能源互联网对需求侧有支撑作用。能源互联网能够推动思维的转变:传统的思维下,资源集中度高,市场竞争意识弱,粗放式、扩张式的“跑马圈地”很多,对用户的实际用能需求考虑较少;而能源互联网思维下,会产生新的利益区块,会催生多元化的新的商业模式和投资机会,会彻底打破能源体系封闭垄断的结构,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曾鸣还补充道,能源互联网最重要的,是可以在广域能源协调方面做规划,不再是以各领域割裂孤立的方式去做,推动多种类型能源横向跨界融合与优势互补。经过能源互联网的对接与融合,可以完成互联网化改造和技术升级、各类用能网络的无缝对接、运行控制和管理维护上的高度智能化管理。
需求侧管理的“互联网”化
能源互联网背景之下,未来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在何方?在曾鸣看来,能源互联网需求侧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分布式能源系统、储能设备、电动汽车和虚拟电厂(VPP),所以,需求管理上需要对应这四个部分的控制系统。未来能源互联网下需求侧管理的技术支撑,主要包括云计算、ICT和物联网。
对于能源服务商,曾鸣认为,未来将形成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即在一定区域及范围内,综合能源服务商或能源互联网系统运营商全面考虑用户端能源供应特征,依托微网端、分布式能源端的智能控制系统,满足用户包括电、热、油气等在内的多种能源需求的用能方案。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主要包含电源侧、智能控制侧及用户侧三个部分。作为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的核心和纽带,综合能源服务商有三个职责,投资者、运营商和控制者,在整个能源服务过程中至关重要。
24小时商品:互联网中的电
能源互联网的概念至今仍众说纷纭,“没有确切的定义”,不过,按照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主席廖宇的理解,把电网、气网、热望、车网四网合一,以新能源发电为主,和供热、天然气、智能家居、智能建筑连在一起,再配套上电动汽车,这就是能源互联网直观的一个应用场景。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互相的协作、运用起来,要有实际的商业模式可以推动。
廖宇认为,在人类的历史上,每一次能源的变革都推动了一次巨大的文明的跃升,而能源互联网通过智能家居、电动车等所有跟我们生活相关的领域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他认为能源互联网是一个非常跨界多元的产业,它和医疗、金融、通信、建筑、交通、城市规划甚至很多人文、艺术、心理都是相关的。能源互联网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把分布式能源和需求侧管理用智能的方式高度结合在一起。
跟其他的“互联网+”不同的是,能源互联网中的“电”,是一种24小时的商品,必须24小时时时刻刻地运行。廖宇认为,电是所有的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中可以中转的一种能源,基于电的瞬时交换特性,如果电力真的成为一种市场追逐物,那么其必然是价格24小时不断变动,随时起伏往返的一种独特商品,这会是需求侧巨大的变化。他还指出,能源互联网具体的实现路径首先是把集中式的电网变成分散式的微网,变成多元的控制方式,最后要实现的是一个“Smartmarket(智能市场)”。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