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补贴未来或转向充电桩
作为90后成长起来的一代,《葫芦兄弟》是无数人心中经典的动画作品。然而最近在多个卫视播出的《新葫芦兄弟》却遭到了不少人吐槽。
特技五毛、画风浓艳、人物形象像用美图秀秀磨了好几层皮……最受诟病的是动画片将分260集播放,有网友评价,“是葫芦兄弟版喜羊羊么”。
也有网友一针见血地表示:“把原版13集的故事拉伸成260集,实际上是为了得到国家补贴。”笔者并未调查,对此种评价不置可否。但国家扶持国产动画产业的规则不以质量标准,而是从产量、播出平台等标准核定确是事实。补贴成了养活劣质国产动画的幕后推手。
再回头看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有类似的情况。据媒体报道,江苏某地级市的电动车改装公司,买车壳改装的电动车打出厂合格证,一台车就稳赚10万补贴,白送都挣钱,去年一年就挣了5个亿。通过钻新能源补贴空子“发横财”的案例屡见不鲜。
7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西安主持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座谈会,提到要“优化调整行业准入,严肃查处不正当竞争,调整完善补贴政策,从严处理骗补行为”。
根据国资委主任肖亚庆的调查报告推算,2013~201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拨付的各项补助资金总额高达500亿元左右。
从积极的角度上看,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双重补贴极大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34万辆,销售3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2016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17.7万辆,销售17.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5.0%和126.9%。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车企“骗补”行为愈演愈烈,企业容易患上政策依赖症,紧盯政策去设定产品,缺乏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的动力和压力。汽车行业低水平盲目扩张,甚至形成新的产业过剩,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国家界定骗补和违规谋补方式主要有三种:车辆未达到推广标准甚至未生产,违规取得牌照骗取补贴;车辆符合规定,但卖给关联企业而非终端用户,未达到补贴条件提前谋取补贴;车辆卖给终端用户,但在获取补贴后大量闲置,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
根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专项督查等有关情况,国家将对补贴政策进行三方面的调整和完善:
首先,研究建立与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等因素挂钩的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当降低6~8米、8~10米等纯电动客车车型补贴标准,并改进补贴拨付方法。
其次,工信部将研究提高进入新能源汽车推荐车型目录的条件,对现有目录进行动态调整,提高补贴产品的先进性水平。
最后,推进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粍量和新能源汽车积分同步管理办法的出台,建立企业平均油耗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挂钩制度,逐步建立市场化机制引导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推广。
有专家认为,与其对汽车企业进行高额补贴,不如把钱更多地投入到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购买新能源车还是传统能源车的影响因素无非就那么几个,包括续航里程够不够长、充电是否方便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进华曾公开表示,无论是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规划、布局上看,基础设施建设都滞后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仅是数量存在不足,还有车桩兼容、规范认证、商业运营模式等一系列问题。
好消息是,据国务院副总理马凯透露,未来国家的补贴范围除了新能源汽车本身,还会考虑对配套充电设施、电池设备等相关行业的支持。这也让我们对充电桩行业的发展未来充满了期待。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