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拟建“智慧钢厂” 紧跟智能制造步伐
当前我国钢铁工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环境能源约束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持续困难等问题。11月23日,由工信部主办的2016钢铁行业智能制造交流会在上海举行。
“力争本轮规划期内完成智慧制造雏形建设,争取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建成‘智慧制造的城市钢厂’。”宝钢股份总经理戴志浩在交流会上表示。
随着近期工信部《2016-2020年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的发布,“智能制造”已被列为行业重点任务之一,这也为钢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基于此,上述规划围绕“到2020年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全行业根本性脱困”的总体目标,与《中国制造2025》等相关指标进行衔接,从化解产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智能制造、品种质量等5方面提出了引导性的调整升级目标。
钢厂智能化不是单体装置自动化
在中国工程院殷瑞钰院士看来,钢厂智能化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应该是应对企业级的整体解决方案,指的是智能化工厂,智能化制造,不是单体装置的自动化,也不是搞几个机器人。需要深化对智能化制造的认识。对数字物理系统(CPS)的理解必须和企业级的整体解决方案紧密契合。
工信部相关人士谈到,发展智能制造,一方面要加快推进钢铁制造信息化、数字化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另一方面,在全行业推进智能制造新模式行动,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经验。重点培育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4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提升企业品种高效研发、稳定产品质量、柔性化生产组织、成本综合控制等能力。
据悉,目前国内钢铁智能制造示范试点有三家,宝钢股份1580热轧智能车间为其中之一。
宝钢股份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宝钢股份是选择钢铁制造核心环节“热轧1580车间”开展智能工厂试点。智能车间建设将在2017年全面完成,将显著提升1580热轧车间的质量、能效、劳动效率水平,预计经济效益超过3200万元/年。这是以一条完整产线为对象开展的智能制造试点。通过示范试点将形成钢铁流程行业智能制造实践方法及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建立智能化钢铁轧制示范工厂。
除1580智能车间建设外,按照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的工作指导方针,2015年、2016年宝钢股份筛选23个试点项目,预计投资超过10亿元。
戴志浩在谈及未来智慧制造规划时表示,宝钢股份确定面向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以提质增效、高效协同为中心,以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宝钢股份全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应用为基本路径,逐步提升宝钢股份制造装备、全供应链管控、分析决策过程的智能化水平,构建集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互联于一体的智慧制造体系。
应充分利用“互联网+”
作为另一家钢铁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鞍钢矿业也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建设“智慧矿山”的发展战略。
鞍钢矿业负责人表示,目前正转变企业现有信息化建设及运营模式,在满足企业内部信息化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对外提供数据应用服务、硬件资源租用、IT运维服务、招投标代理等服务,在为企业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之际,带动同行业及周边产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上述工信部人士还提出,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鼓励优势企业探索搭建钢铁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钢铁生产企业、下游用户、物流配送商、贸易商、科研院校、金融机构等各类资源,共同经营,提升效率。支持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在汽车、船舶、家电等重点行业,以互联网订单为基础,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鼓励优势钢铁企业建设关键装备智能检测体系;总结试点示范经验和模式,提出钢铁智能制造路线图。
戴志浩也认为“随着钢铁行业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钢铁行业在尚未很好地解决产品质量、成本及环境问题的同时,又面临着客户个性化需求和快速响应服务的挑战。如果说宝钢股份当前竞争力的主要来自产品制造能力,那么未来竞崙力更多取决于多基地融合、供应链整合的协同能力。”
宝钢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到2021年末,宝钢股份将通过装备自动化、机器人应用实现置换机会超过2000人,机器人应用总量超过1000套,建设、改造一批智能化产线,完成基于互联网、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响应、柔性的研发、营销、制造、物流体系构建,实现“互联网+钢铁”转型,公司在钢铁行业领先一代的新优势将通过“互联网”和智慧制造得以实现。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