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蔚然成风 中国制造变革刻不容缓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给了制造业一个翻身的机会,大数据的兴起又为个性定制提供了无限可能。在此背景之下,中国的制造业者们整合了智能制造、个性定制、柔性生产系统、大数据分析、甚至是增材制造(3D打印),并以此形成蓄势待发的工业4.0汹涌袭来。
德国工业4.0战略于2011年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中首次被提出,至2013年“工业4.0”报告发布,正式作为德国的国家战略并启用。究其产生的大背景,主要是由于传统工业在当今市场环境下需要面临的四大挑战: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增加生产的灵活性、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其实工业4.0更多的是制造业对现有社会组成的影响。
工业4.0蔚为风潮,但不可否认地,大多数人仍停留在工业4.0就是物联网(IoT)的认知程度,但其实物联网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工业4.0不仅涉及到传统的互联网,也涉及正在发展的物联网,以及服务联网。工业4.0实现互联网全面对接,虚实融合系统至少要和一个或者多个云进行沟通,这样的系统一般都具有传感器和执行器,它能感知周边的环境得到信息,根据得到的指令执行命令,和环境有感知互动这一过程。那么迈向“工业4.0”的制造业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制造了全球70%的手机、80%的空调和91%的个人电脑,不过中国制造业的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1/4。日前,麦肯锡公司发布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的这一技术由于缺乏足够的科研上的支持,主要应用于装配和系统整合,在价值链上的利润率最低。由于客户是像化妆品和饮料厂商这样的中低端生产商,中国的机器人技术面对像日本发那科公司和瑞士ABB公司这样的国际巨头时显得没有多少竞争力。基于此,中国制造业迈向工业4.0刻不容缓。
产业的发展,最大的一部分是要有外部环境的大力支持,对于中国来说,毋庸置疑,是有绝对的优势。首先,中国拥有最大的制造业市场,政府的支持对我们发展工业4.0,发展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非常重要。第二,中国对新技术更加开放,因此在工业4.0时期出现的新技术和商机中国人很容易把握机会。中国整个自动化技术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千亿,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三成以上。中国推动自动化、技术层面有独到之处并且具备良好的文化市场氛围。
“在未来制造业,机器会取代人吗?”相信这是很多人都会问的一个问题。其实,未来的工厂不会是无人工厂,人将会担当更有挑战性的角色:创新、规划、监督和协调机器的运作。所以那些担心被机器抢去饭碗的想法可以说是杞人忧天。但未来制造业需要的人才肯定是创新的工程人才,需要有更宽广的视野,更复合的知识结构,对新技术、新理念更强的学习能力。
用一句话结尾:变革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不要惧怕变革,而是要以更积极开放的心态去迎接它,勇敢地尝试,未雨绸缪,激流勇进。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