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岩分析自动化让煤炭走上高效利用之路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2017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原煤产量达到34.1亿吨。虽然近年来中国一直在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但2016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仍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2%。此外,无论是原煤开发利用,即传统的燃煤发电、煤炭焦化,还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煤炭气化、液化技术,均面临能源转换效率不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等问题,这与煤炭开掘、选矿、冶矿、深加工、运输管理等生产环节的管理相关,其中最重要的管理手段就是对煤炭的组成、性质和化学成份进行检测,也叫煤岩分析。通过煤岩分析,可以识别煤炭中镜质体、惰质体、壳质体和黏土矿物,准确评价煤的性质、优劣及适宜的用途,加强对煤炭利用各环节进行精准管理,实现煤炭的高效利用,降低煤炭因管理手段粗放而产生的环境污染。
煤岩分析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手段
煤岩分析就是利用岩石学的方法来研究和表征煤炭的组成和性质。光学显微镜是进行煤岩分析的基本工具,通过在镜下鉴定煤及其制品的各种显微组分,以及煤的变质程度,来评价煤的质量。虽然煤的外观是黑色的,但在显微镜下,其内部的各种组分(即镜质体、惰质体、壳质体和矿物)会呈现不同的结构和反射色,这些组分及其特征对煤的利用性能有着显著影响。煤岩学正是通过对这些组分的研究,来评价煤的性质,具有常规化学分析不可替代的作用。
煤岩分析应用领域广泛
煤岩分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煤炭的科学研究、煤炭转化、煤炭贸易等领域,并在各领域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煤炭科学研究方面,煤岩学对于煤的植物成因学说的建立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由于引入了煤岩学方法,才找到了煤是由植物形成的证据,世界各国地质、煤炭、石油、冶金等领域的研究人员都非常重视煤的显微镜研究;在煤炭转化方面,煤岩学方法是研究焦炭显微组织、煤燃烧、气化残炭形态结构的基本手段,为评价煤的炼焦、燃烧、气化等转化工艺性质提供了基础的信息;在煤炭贸易及市场监管方面,煤岩学方法是目前鉴别混煤的唯一有效手段,镜质体反射率指标的测定如同“照妖镜”,使得市场上以次充好的煤炭产品“现了原形”,例如,主焦煤和混配“主焦煤”,其常规的化学分析指标极为相近,难以鉴别,但利用煤岩学方法,很容易就能鉴定出来。煤岩学方法为规范煤炭贸易市场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手段。反过来,煤岩学方法也为合理配煤、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提供了技术保障。
信息化催生煤岩分析自动化
除了显微镜之外,煤岩分析常用到的关键技术为光度计技术,即把显微镜反射上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及数字信号的技术,但这种技术在实践中仍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操作较繁琐、测试用时长、效率较低等缺点使煤岩组分的鉴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测点少,测试结果也不可追溯,只能通过重复测试来验证。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煤岩测试自动分析技术应运而生,国内外在煤岩图像自动分析技术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国内已经成功研发了煤岩图像自动分析系统(英文简称为BRICC),其显微组分识别精度超过国外同类软件系统,系统功能强大,填补了国内空白。该系统主要由反射偏光显微镜、CCD摄像头、XYZ三轴电动平台、图像自动扫描采集系统、煤岩图像自动测试系统组成,主要功能为自动测试煤及其转化制品的显微组分及其反射率,实现了镜质体反射率自动测定、混煤判别、煤岩组分自动识别及定量测试、显微煤岩类型测试、焦炭光学组织定量测试、焦炭气孔率测定及配煤指标预测等多种功能,目前已在国内相关大学、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得到应用。
煤岩分析自动化促进煤炭的高效精准管理
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煤岩图像自动分析技术具有以下优势:自动识别镜质体并测试反射率;实现煤岩组分自动识别和测试过程可追溯;实现对视域中全部对象进行测试,提高了测试精度;通过优化计算方法,测试速度加快;既可以在样品移动的同时进行实时测量,也可以在全部图像采集完成后进行批量测定;采取了一系列降低随机误差的技术手段,保证测值准确率;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检测、审核、应用等层级赋予不同权限,进行各自需要的运算工作,也可以选配其中特定的功能,在原有显微镜光度计上嫁接图像分析系统,实现原有系统的升级改造。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煤岩分析技术经历了由人工测试向自动化的转化。目前,基于图像分析的煤岩分析智能化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中,必将对煤岩学的应用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在煤炭利用的精准化管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促进煤炭利用走上清洁高效之路。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