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广州人如何造地铁——听广州地铁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韶章讲

  广州市轨道交通在国内建设得比较早,运营管理相当成功,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规划建设理念、运营管理方式等许多方面都很值得苏州学习借鉴。 
  日前,广州地铁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韶章来苏,专门做了一场城市轨道交通情况报告会。陈韶章在报告中,给了苏州轨道交通很重要的一句提示:轨道交通应该延伸推动城市发展战略。  
  地铁晚修不如早修  
  造地铁,绝对不是一个摆摆样子的工程。其实高速公路也好、地铁也好,都是一个城市最终要做的事,晚做不如早做。  
  为什么呢?首先,现在的地下空间资源被占用得越来越多,地下商场一个连着一个,高楼的地下桩基越来越多,留给地铁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少。其次,晚修了,工程的投资造价也不一样,不仅不能享受到提早通车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而且几年前可以修一公里地铁的花费,到几年后,恐怕连修半公里都不够。此外,广州地铁一号线修建时,是和当时的旧城改造结合在一起的,要将中心城区每平方公里7万人的密度向周边区域疏散,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拆迁。轨道建设早修了就能做到尽量少拆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要把地铁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引导城市的发展。不要只看眼前的“客流”,只是想着解决出行,而忽略了考虑城市的发展。
  从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历程来看,1962年,我们就有了第一份地质勘探报告,那可是三年自然灾害刚结束。1965年,成立地下电车工程建设指挥部,三个区筹资1300万上项目,这在当时是个巨大的工程。1966年陶铸同志进京前说,从现在看广州的地铁工程是大了点,但从长远看,广州一定要搞地铁,事实证明老一辈革命家有远见,事实证明修地铁的效益是很大的。1993年,广州地铁一号线正式动工。
  线路为会展弯了90度
  在修地铁之前,广州旧的会展中心被交通不便的难题困扰了多年。为此,当时有人提出,要将广交会迁至上海举办。广交会能不能留在广州,对广州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为了把广交会留下来,广州不仅决定建造新的会展中心,而且特别为了会展中心,对地铁线的规划进行了调整,二号线分成了两支,其中一支和原先的线路比,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弯。新的会展中心和地铁这两项工程是同步推进的,会展中心建成了,地铁也通了。事实证明,交通便捷后,会展给广州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绝对是物超所值的。
  另外,与广州“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战略布局相适应,三号线南延并在城市轴线上新建客运中心;配合南部年产百万辆汽车工业城的兴起,四号线加快建设,主动接轨,都是地铁配合城市发展战略的好例子。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战备为主,兼顾交通;第二个阶段是2000年,属于客流引导型,面对自行车交通时代,发展地铁主要为了解决居民出行,通过居民出行调查来找出城市主交通廊,发展大容量集体运输系统;第三个阶段是2000年后,TOD线路的产生,面对中国城市化浪潮的兴起,适应GDP的高速增长,地铁开始配合城市发展战略。 
  1989年,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十字线网”,长35公里,31个车站。而本世纪初番禺、花都撤市改区后,广州市中心城区面积从500平方公里扩大到3000平方公里,城市发展格局由“云山珠水”走向“山城田海”。适应广州“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战略布局概念,《广州市城市建设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确定了快速道路与快速轨道交通“双快”道路配建交通网骨架的思路。2003年,《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出,城市轨道交通619公里,城际轨道交通40公里,市郊列车线67公里,总计726公里。2004年,255公里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划(2005-2010)明确,一号线18公里、二号线18公里、三号线36公里、四号线44公里已经开通(合计116公里);二号线北延段、三号线北延段、四号线南北延伸段、五号线、六号线、八号线在建设中;七号线、九号线在筹建中。建设规划平均每年建成开通里程36公里,至2010年投入1000亿,建设255公里线网。  
  完整的机制挤出水分  
  一号线每公里造价是6.63亿元,工期5.5年。二号线在实现70%国产化率后,每公里工程造价降到4.8亿元,工期也缩短了1.5年。广州在地铁建设中,也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机制,挤压出了工程建设中造价工期等方方面面的水分。  
  借鉴香港等地的先进理念,广州地铁总公司一直在尝试更新更好的运作模式,同时,外部监控体系也在加强,层层监控,层层把关,资金管理权、工程管理权、合同管理权三权分离,相互制约。  
  优秀的机制促进了技术创新。广州地铁建设积极贯彻了国家提出的国产化精神,先后在9个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成果:国产A型车辆;架空刚性悬挂接触网;应用地铁车站集中供冷;应用地铁站台屏蔽门;应用全非接触式IC卡的自动售检标系统;系列轨道减振综合技术;开发复合地层盾构施工技术;移动闭塞信号系统;直线电机运载系统。  
  优秀的机制保证了资金的支撑。到2006年,广州的土地出让金139亿元中,就有50亿元用于地铁建设。  
  运营“一体化”是成功之道  
  我们要正确预估轨道交通的盈利能力。运营本身往往收不抵支几乎是个世界性规律,从“运营收入和运营成本比”来看,东京是85%%,伦敦63%%,柏林60%%,巴黎42%%,马德里45%%,芝加哥52%%,温哥华56%%,多伦多80%%,平均运营收入和运营成本比仅为60%%。全世界只有两个城市的地铁是赢利的,一个是莫斯科地铁,另一个就是香港的地铁。城市轨道交通是公益事业的看法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但建议还是要提前考虑运营补亏。  
  从香港成功的运营模式来看,轨道交通建设应该坚持一体化,即建设为运营、运营为经营、经营为效益。广州地铁经营在2001年通过地铁票务收入和依托地铁资源的综合利用,抵减运营亏损还有税前盈余,这充分得益于广州地铁实行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借助一体化经营,广州地铁目前票务收入达到10亿多,而其它多种综合经营收入也达到10亿多。
  [此信息未经证实,仅供参考]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