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频道

第16届固态传感器、执行器与微系统国际会议召开

第十六届固态传感器、执行器与微系统国际会议(Transducers’11)于6月6日上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西班牙及中国等世界39个国家和地区的传感器与微系统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和会议代表1000余人参加会议。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北京市副市长洪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届会议的主题是“感知世界,引领未来”。今年恰逢Transducers会议30周年纪念,大会邀请了会议的发起人Wen. H. Ko教授和Scott Zhang博士,并隆重举行了30周年纪念活动。该领域多位知名专家参加了会议开幕式,包括丁衡高、金国藩、周炳琨、王阳元、王立鼎、吴一戎等院士,以及 Chih-Ming Ho、Masayoshi Esashi、Nico de Rooij、Roger Howe、Kurt Petersen、Khalil Najafi等国际著名学者。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致辞

  本届大会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电子学会等学术组织的协助,由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承办。电子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夏善红研究员任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鲍敏杭教授任大会副主席,台湾新竹清华大学范龙生教授任技术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周兆英教授任组织委员会主席。

北京市副市长洪峰致辞

  据悉,本届会议共收到来自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的1652篇论文摘要和11篇最新研究报道投稿,创下了Transducers会议投稿的历史最高纪录。经过技术委员会的严格评审,会议最终录用了743篇论文,录取率接近45%。值得一提的是,被Transducers会议录用的中国大陆论文从2001年的寥寥2篇增加到本届会议的74篇。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致辞

  大会邀请了15位国际著名学者作专题报告,其中3个大会特邀报告分别围绕“机械/物理量传感器与微系统”、“化学传感器与微系统”、“生物传感器与微系统”等专题的前沿和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此外,会议还将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开设六个专题短期培训课程。

  会议期间,华人学者将专门召开“MEMS/NEMS未来发展研讨会”,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微纳米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研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议期间还将同时举行“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iCAN”,来自15个国家的30支青年学生代表队展示了利用微纳技术开发的物联网创新应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会议是Transducers会议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Transducers会议是国际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领域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高水平学术会议。自1981年在美国波士顿首次举办以来,该会议每两年轮流在美洲、欧洲、亚洲举办一次。近年来会议规模一直保持在1000人以上,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Transducers会议学术论文的内容代表了国际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领域的前沿水平和发展趋势。

  据了解,该会议申办需要提前六年提出申请,由大会的国际指导委员会(International Steering Committee)投票表决确定举办国。我国曾先后于1989年、1993年、1999年申办Transducers会议,但均未成功。2005年,在国内外华人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联合申办,终于取得了Transducers’11国际会议的主办权。此次会议的成功申办,是中国在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日渐增强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物联网被列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将在环境监测、医疗健康、公共安全、能源、交通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物联网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组成部分,而感知层的支撑技术是微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Transducers’11会议主要研讨微传感器、执行器与微系统领域中相关的理论、设计、材料、制造、应用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关键技术,对我国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创新驱动作用。

  目前,我国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领域整个产业水平正在逐步提升,但是该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能力还相对落后。Transducers’11提供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契机,有助于促进我国在传感技术及微纳米技术领域的研发水平向国际一流迈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带动新一代的高科技企业的崛起,早日成为传感器与微系统研发及应用的强国。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