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频道

2009年西北地区农村供电情况市场调研报告


【报告简介】:
电网是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供电对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至关重要。1998 年以来,西北五省(区)各级政府和电力企业积极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及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以下简称“两改一同价”)工作,农网供电能力明显增强,农村电价大幅下降,农民用电负担明显减轻。但在电网建设改造、投资机制、维护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准确掌握农村电网供电现状,督促解决好新农村建设中的电力供应问题,充分发挥电力在新农村建
设中的先行者作用,2008 年底到2009 年初,我们通过收集数据资料,实地走访农户进行问卷调查,深入农村供电单位座谈等形式开展了农村供电情况调研工作,召开各类座谈会30 余次,走访村组100 余个,发放调查问卷1000 余份,在研究分析相关材
料的基础上,形成本调研报告。

【报告目录】: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土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但较之全国其他地区,经济水平仍显落后。2008 年,西北地区GDP 总量为1.6 万亿元,仅占全国GDP 总量的5.35%,人均GDP 为1.66 万元,新疆最高为1.93 万元,宁夏最低为1.18万元,均低于2.26 万元的全国人均水平;全社会用电量为2620亿千瓦时,仅占全国总用电量的7.65%,用电水平较低,电力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这一问题在部分农牧地区表现尤为突出。

1998 年之前,西北农村电网建设落后,供电能力差,电能损耗高,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复杂,供电秩序混乱,“三电”(人情电、权力电、关系电)、“三乱”(乱加价、乱收费、乱摊派)问题突出,电价居高不下。据调查,1998 年西北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电价平均为0.5~1.5 元/千瓦时,个别村组由于负荷轻,用电量小,甚至高达8 元/千瓦时以上,而同期全国城市平均电价仅为0.47 元/千瓦时,农村电价过高,农民负担沉重。
1999 年开始,根据国家对农村用电实施“两改一同价” 的工作要求,西北地区各级政府和电力企业在大力推进农电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快了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步伐。完成了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的一期、二期、县城、户户通电、中西部农网完善等工程。截至2008 年底,共完成总投资555.68 亿元,其中,新建和改造110 千伏变电站645 座、线路25369.15 千米; 35 千伏变电站2141 座、线路37096.11 千米; 10 千伏配变266555台,10 千伏及以下线路617524.57 千米。据统计,到2008 年底,西北地区国网公司系统农网总资产已达339.40 亿元,占总资产的28%,农村电气化建设初具规模。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大力推进,使农村电网供电能力显著增强,供电质量明显改善,电价水平大幅降低,用电量大幅增加,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电力普遍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截至2008 年底,西北地区县、乡、村、户通电率已分别达到100%、100%、99.35%、99.13%。其中,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村通电率分别达到99.4%、100%、100%、100%、97.9%;户通电率分别达到99.7%、99.9%、100%、94.1%、97.4%;改造到户率分别达到83.2%、96.2%、100%、94.1%、95.7%;综合线损率从1998 年的20%~30%降至目前的10%左右。宁夏、陕西全境、新疆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已实现了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甘肃居民生活、非居民、一般工商业、大宗工业用电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青海省实现了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同价后农村电价大幅降低,仅居民生活电价最大降幅就达50%以上,减轻了农民用电负担,有力拉动了农村地区的电力消费。统计数据显示,西北国网系统1998 年农村总用电量为210.44 亿千瓦时,2008 达到857.92 亿千瓦时,是网改前的4 倍多。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