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中低压变频器市场调查简报
|
【报告简介】: |
2008年中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已经占到整个变频器市场的75%规模以上,突破110亿元。其中国产品牌占25%的市场份额,其余被欧美、日本、台韩品牌占据。国产中、低压变频器品牌的市场份额已从2005年的15%迅速扩大到2008年的25%左右,但仍有75%的绝大部分市场被国外品牌占据。 |
|
【报告目录】: |
1. 中低压变频器市场概况 按照变频器所配电机的电压等级,变频器市场细分为低压、中压和高压3个部分。据中国传动网市场研究部统计,2008年我国变频器市场总量达到150亿元左右,其中低压变频器为96亿元,中压变频器为17亿元,二者合计占到市场总量的75%以上,代表了整个变频器市场的主流。近几年我国中、低压变频器行业继续迅速发展。从2000年至今,我国中、低压变频器市场平均年销量增长率达到15%以上,市场发展趋势稳定,引起了众多民间资本的关注,对变频器行业的发展前景比较看好。 2.中低压变频器市场分布与特点 图1: 国内中低压变频器品牌地区分布 变频器行业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变频器市场从1993年市场容量不足4亿元,至2008年150亿元左右的销售额,可以看出市场规模还在在逐年扩大,远未达到饱和。90年代初,国外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另一方面,内资品牌的人员和资金不断分离,“裂变”成立了众多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如广东、上海、山东、浙江等地。其中广东最为突出,企业(品牌)总数几乎占全国的一半,而广东的绝大部分中低压变频器品牌在深圳,因此深圳成为全国中低压变频器企业最集中的区域,目前国内品牌有约有100个左右,其中40个左右在深圳。 2008年在中国变频器市场中,欧美企业的市场份额最大,其竞争跨越了从中小的传动到大型传动的各个层面。在西门子内部,业务会划分为标准传动、大型传动、运动控制等三个部门,而在ABB内部也会有对应的团队划分。无论从技术实力还是市场影响力,这两家企业都是中低压变频器市场的领导者。总体来讲,欧美产品档次高、功率大、价格昂贵,市场份额达到48%,接近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日本公司进入中国早,对中国市场做过深入仔细的调查和研究,有针对性地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品,2008年其市场占有率在20%左右,同比去年有明显的下降,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后续进入中国本土厂商的冲击。应该看到,2008年以来,三菱、富士、安川等日系厂商已经开始意识到竞争态势的严重性,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但从市场上看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安川的增长比较明显。 目前中低压变频器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厂商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数量多且规模小,和国外品牌相比普遍存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只有两家企业——英威腾和汇川在部分市场领域初步具备和国外品牌抗衡的实力,其中英威腾的低压通用变频器、注塑机专用变频器、起重专用变频器、中压变频器等产品技术实力较强,特别是起重专用变频器进入了世界港机霸主振华港机;汇川的电梯一体化控制柜、机床专用变频器等产品技术实力较具实力,虽然其电梯一体化控制柜尚未进入奥的斯等大型外资电梯企业,但已在部分民营电梯企业实现了销售。 3. 中低压变频器品牌市场份额分析 经问卷调查、专题会议、展会交流和其他方式的调研,中国传动网对中低压变频器在起重、建材、纺织、冶金、电力、市政等行业的应用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在2008年销售额排名前40位的企业中,34个企业均生产通用变频器产品,通用变频器产品的销售额约占总销售额的80%左右。在中低压变频器产品2008年销售额排名前10位中,没有一家是国内品牌,均为外资品牌,国内品牌中销售额最大的英威腾也未能进入前10,位居第11位,虽然和第10位罗克韦尔(AB)的差距非常微小。 在国内品牌中,英威腾2008年销售额达到2.9亿元,在国内品牌中连续三年市场占有率第一。 2009年1月汇川入榜《福布斯》最具潜力中小企业名单,名列第57位,2008年实现了2.1亿元的销售额。 森兰变频器自成立以来累计销量已超过60万台,2008年销售额约1.6亿元。 2008年欧瑞传动电气有限公司在拓宽国内市场的同时,逐步建立全球化的销售服务网络,实现销售1.6亿元,与森兰不相上下。 浙江海利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于2005年被丹佛斯纳入旗下,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因此不再将其作为国产品牌统计,全部计入丹佛斯的销售。 2008年深圳的中低压变频器企业仍然保持强势,除了英威腾和汇川两强销售额超2亿之外,四方、日业、安邦信等企业销售额均超过5000万元。 4 结论 2008年中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已经占到整个变频器市场的75%规模以上,突破110亿元。其中国产品牌占25%的市场份额,其余被欧美、日本、台韩品牌占据。国产中、低压变频器品牌的市场份额已从2005年的15%迅速扩大到2008年的25%左右,但仍有75%的绝大部分市场被国外品牌占据。未来国产品牌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苦练内功,在下一轮的节能减排的历史机遇中争得一席之地。 |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