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可靠路线,源自I/O的OPTO 22 PACs
2007年6月28日,第二届PAC应用高峰论坛第二站在上海举行。作为两届论坛的积极参与者,美国OPTO 22也是PAC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因看好PAC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美国OPTO 22副总裁Mr.Benson Hougland专程赶来上海,以美国人特有的开放和热情,带来了其风靡全球的SNAP PACs解决方案以及各行业的成功案例。在会场,Mr.Benson Hougland余兴未了,专门接受了记者的现场采访。
美国OPTO 22副总裁Mr.Benson Hougland
记者:OPTO 22曾经是一家以I/O技术闻名的企业,如今着力推广的PAC是否意味着OPTO 22正在改变产品策略和发展方向?
Mr.Benson:没错,OPTO 22是一家以I/O技术领先的公司,I/O也曾经是OPTO 22的发展之本,因其高可靠性能,OPTO 22的I/O取得了非常优异的市场业绩,目前,全球已有超过4000万I/O在用,许多DCS、PLC厂商都采用了OPTO 22的I/O产品。
1980s,OPTO 22为DCS提供I/O,485总线出来之后,OPTO 22开始提供基于PC的I/O。进入1990s,OPTO 22推出了第一代PAC产品,只不过那时还没有PAC概念,到现在,我们的PAC已经是第三代产品,即SNAP PACs。
因此,OPTO 22的PAC是以I/O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目前,SNAP PACs是我们的重点产品和重要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OPTO 22已经拥有从上到下的系统解决方案,分为四个部分:软件、控制器、底板、I/O,这些产品再加上SI的思想,可以推广到各行各业,为老用户,我们仍然可以提供I/O,为新用户,我们可以提供从自动化到数据采集的整体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OPTO 22的I/O曾经因其高可靠性而闻名于世,同样地,我们的PAC走的也是可靠路线,CPU采用的是工业级产品,其质量毋庸置疑。早年中国市场引进的许多带有OPTO 22产品的设备,至今运行良好。
记者:OPTO 22的PACs一般适用于多少I/O点数的规模?在哪些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多?
Mr.Benson:理论上,PACs的点数是无限制的,这一点与PLC不同,后者取决于CPU。而OPTO 22的PACs采用独特的架构,CPU主要用以通信,PID等运算功能是在底板上完成,因此其内存大小决定了I/O的数量,如果需要支持更多I/O,多采用几个控制器即可。实际系统的I/O点数取决于IP地址,因为I/O由网络分配,只要IP地址足够,系统的架构允许,I/O的数量是不受限制的。
作为新一代开放的控制系统,在技术上PACs可以适用任何市场,包括所有PLC的市场,以及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等应用。当然,考虑市场因素,PACs在过程控制以及通信网络化的应用中会更加合适,如电力保障系统、供电安全系统、水泥、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管理、灾难预警系统等等,在这些超越SCADA的应用中,需要更好的通信能力和模拟量处理能力,无需专用软件,通过IE即可浏览现场,是PACs的理想应用市场,目前,OPTO 22的PACs运行最多的也是这些应用。
在日本,从1990s开始,某个行业就开始测试OPTO 22的PACs。目前,OPTO 22的PACs已经成功地替换了许多横河的DCS,因为PACs兼容性好——向下兼容所有的I/O,可维护性好——维护费用低廉,软件容易上手——基于PC的软件都可以采用,从配件到服务,用户的自主性较强——这是PACs在过程控制中的典型应用价值。
洒脱演讲中的Mr.Benson
记者:相比欧美等市场而言,中国基于PC的控制市场处于弱势地位,这造成了PAC的市场基础薄弱,您怎样看待这样的PAC市场?
Mr.Benson:单就市场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反常现象,而是这个市场发展程度的反映。其实,1992年以前,美国的市场恰恰类似于中国市场,所谓的基于PC控制刚刚起步。而现在的中国正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拥有最快的经济增长水平,同时也在快速的国际化进程中,因此市场发展的起点较高,一方面,需要便宜的解决方案,同时,更需要与国际接轨的先进解决方案,需要更多先进的生产设备来提高其制造业的水平,这是大经济环境决定的。
需要指出的是,基于PC的控制与PAC并不能等同,工业PC发展于1990s,有多任务处理能力,运算能力强,但受制于其PC本质,工业PC具有一系列先天性的不足。PAC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因为PAC一定要拥有PLC的可靠性,这不是插卡式的PC所能相提并论的,在散热、抗震动等多方面,PAC从根本上就摒弃了PC的弱势。因此,真正的PAC应该是结合了PC、PLC和DCS的优点,是新一代控制产品,这一点还需要在用户认知方面予以加强。
记者:PAC是OPTO 22在中国市场的一个新机会,针对中国这样的市场,OPTO 22有怎样的市场计划?
Mr.Benson:中国是发展中的市场,刚才您提到的一些问题是现实,但前景无疑是乐观的,因此,OPTO 22非常重视中国市场。这是我本人第三次来中国,每次来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每次都能感受到变化。比如记者连续举办的两届PAC高峰论坛,就让我更直接地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
目前,我们已经有一个专门的团队在支持中国市场,包括商务、技术方面的支持,他们在中国待的时间会比较长,会进一步认识中国市场。
同时,一直以来,我们还有北京奥普图这样非常了解OPT0 22的合作伙伴,作为OPTO 22在中国的总代理,奥普图负责OPTO 22在中国市场的开拓,为用户提供产品销售、技术支持、系统集成、全面的解决方案、售后技术服务及工程服务培训等。
此外,我们还常年举办网络培训,开设现场培训班,并及时地将国外的成功经验介绍到中国市场,为中国用户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
在媒体合作方面,OPTO 22与记者的三年合作也非常成功,记者就是传播OPTO 22品牌、技术、产品和方案的理想平台。记者举办的这次PAC高峰论坛也非常成功,会议组织有序,用户质量很好,未来,我们将维持和加强合作。
总之,OPTO 22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机会很多,为了更好地开拓中国市场,我们会更有计划地进入中国市场,在需要时,我个人会随时来到中国,以便制定更加合适中国的市场策略。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