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频道

Open Automation 无边界整合的自动化

与研华高层交流,总有坐而论道的意味,虽然自动化技术乃应用技术,但交流内容却更多地超越了产品和应用层面,是策略,是愿景,是理念,抑或是企业文化。看得更远,或是更高,都有透视的效果。如果说研华中国区总经理何春盛的从“蓝海”到“赢”,属于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那么来自研华总部的工业自动化事业群总经理吴明钦先生,带来的是基于PC技术的eAutomation发展理念——研华所谓的eAutomation面向的是未来的Open Automation。开放自动化虽不是首次提出,但由PC-BASED领军企业研华提出,就具备了一些引导倾向。
  2007年元月,研华工业自动化事业群合作伙伴大会在京举行,吴明钦先生专程来京与管道合作伙伴分享2007研华eAutomation全球发展战略,记者对吴先生以及研华eA中国区副总经理蔡奇男先生进行了专门采访,得以首次领略研华的Open Automation理念。

研华工业自动化事业群总经理吴明钦先生
记者:提起研华,首先让用户想起的可能还是工控机,反之亦然,我认为这是一种荣耀。但时过境迁,无论是研华还是工控机,都已今非昔比。作为现任研华工业自动化事业群的带头人,请结合您个人在研华的经历,谈谈如今工控机与研华的变迁与发展。
  吴明钦:研华发展至今已经23年,当年以插入式I/O卡起家,之后发展了工控机,至今,研华仍然是全球范围中工控机的领军品牌。
  同时,传统工控机(IPC)经过多年的发展,工控机代表的不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技术,即我们俗称的PC-BASED技术,如今已经延伸发展出多种层次和分类的产品,比如产业计算机、嵌入式、数据采集、工业通讯、HMI、PAC等,这些不同的产品类别分别针对了不同行业的不同应用,其中产业计算机、嵌入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工业自动化,而延伸到了更加广泛的行业和应用,这也就是研华的ePlatfom。针对研华起家的工业自动化,我们定义了一个全新的业务品牌即eAutomation,此业务包含了I/O、控制、HMI和工业通讯等产品。未来,随着IPC技术的日益成熟,将有越来越多的中量级定制业务即ODM,所以在台湾,研华与华硕合作成立了“研硕”专门针对此项业务。此外,我们深信服务的价值将无所不在,所以研华将发展非产品销售业务的服务模式,以响应客户的服务需求。
  概括而言,ePlatfom、eAutomation、ODM和Service将是研华基于工控机技术,面向未来发展的四个方向。
记者:研华曾经从工业自动化(eA)起家,如今eA只是研华综合业务中的一个部分。请问eA在研华全球的策略中,将怎样发展?
  吴明钦:eA的确是研华最老的产品线,但其实研华的产品一直以来就应用非常广泛,早已不止eA业务,只不过站在工业自动化的角度,我们的用户和同行看到更多的是研华的eA,而站在某些非eA的行业,研华的名声可能更响。目前eA占据了研华总业务的20-22%,从这个数据也能看出来,研华的更多业务是在ePlatfom。从2006年开始,为了区分研华的这种不同专属性,我们在品牌识别上进行了区别。
  在产品方面,研华eAutomation倡导的是Open Automation,即无边界整合的自动化,我们深信开放将是不二的发展方向,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应用角度,都显示出了这种趋势。技术的开放勿庸置疑,IT即为先例;对用户而言,开放的需求更为迫切,因为封闭就意味着发展空间的局限。所以,研华所有的产品都将基于开放式的架构,面向开放的应用,研华将致力于响应并引导这种发展趋势。
  在销售组织上,我们会将eAutomation和ePlatform做适当的区分,建立各自专属的销售团队,这一点既体现在研华自身团队的划分上,也体现在管道合作伙伴的发展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将分别在大中华地区、美国、欧洲和其它新兴地区建设包括分公司、合作伙伴在内的完整销售体系。同时,大中华地区将作为我们的本土市场予以重点发展,我们的目标是成长为以大中华地区为本土市场的自动化领导品牌。
记者:关于Open Automation,此前其它公司也有涉及,在我看来“Open”也许对于用户而言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从固有市场以及供货商的角度来看,Open似乎过于美好。在研华看来,Open Automation是怎样的一个架构和设想?
  吴明钦:对目前许多自动化大公司而言,可能会由于其既有市场而并不热衷于Open,但我想推动其开放的可能将是用户的需求。因为Open可以给用户带来许多价值,比如更多选择、更方便的选择,甚至更适合面向未来的发展等等。作为最简单的例子,通讯和联网就促使我们的自动化系统必须打破封闭的界线。可见,需求才是自动化的根本价值所在,只有适应用户的需求,自动化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就产品而言,我们将Open自动化产品归纳为三个核心,即Computing、Control I/O和Communication。研华在工业计算机方面已经领先,Control I/O是优势所在,工业通讯也是研华的重要产品线。结合台湾的计算机制造优势,加之在中国大陆的开放式合作资源,我们将在大陆建立产品研发部门,提供更为广泛的Open Automation产品,为垂直产业服务,从而实现Open Automation的核心价值。其中,服务于垂直行业是关键,此前我们在具体行业中挖掘不够,导致在核心应用中表现欠佳,现在,我们将为不同的行业设立不同的服务团队,力求做到行业深耕。比如,针对电力行业,我们已经有针对性的产品方案,并颇有斩获。
  目前,我们的产品也许还不够齐全,但通过结盟策略,我们会联合各种合作资源,共同完善Open Automation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比如在产品层面,最近我们纳入了柏元网控的软件,以加强软件的整合能力;在销售层面,会更多地发展管道合作伙伴,服务于各垂直产业。
蔡奇男:开放的架构和概念在其它自动化产品上也有体现,比如PLC Open就有一个中国组织,其宗旨是组织和推动IEC1I31-3标准的贯彻并向用户提供咨询和服务。PLC源自各大厂家的封闭架构,但现在也在寻求Open。此外,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工业以太网,也是Open技术的充分体现。可见Open乃大势所趋,大势不可违,研华的Open Automation恰与这种趋势不谋而合。
记者:在研华的Open Automation产品家族中,我个人认为PAC是一个核心的产品,它也是首款Control类产品,您怎样看待?研华关于PAC有怎样的策略?
  吴明钦:PAC是一款典型的Open产品,采用了开放的技术,具备了开放的架构,面向开放的应用。研华的PAC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涵盖了IPC、UNO和5500系列等产品,结合不同的I/O,加之通过研华的软件整合,可以面向非常广泛的垂直产业应用,比如,在机械设备自动化中,研华提供运动控制I/O,在机器视觉系统中,研华提供视觉的I/O,在SCADA中,研华能提供更为广泛的分布式I/O等。
  蔡奇男:PAC对研华而言,不单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个战略平台,在此平台基础上,往上可以结合研华的HMI,往下可以结合研华的I/O,横向可以结合研华的工业通讯产品。下阶段,我们不但要结合研华自己的I/O,还要充分发挥合作伙伴的作用,整合合作伙伴的I/O和软件,以面向更多的不同行业。比如在交通行业,其I/O和通讯都非常专属,我们就可以联合交通行业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应用。因为PAC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可以充分结合研华内部和结盟的资源,为不同行业不同应用打造专属的解决方案,比如环保、交通、楼宇、机械设备等行业。
记者:在环保、交通、楼宇等行业,PAC主要还是面向SCADA的应用,严格来说还是传统IPC的市场,较有挑战性的是机械设备自动化的应用,您怎样看待PAC在FA中的应用?
  蔡奇男:在FA系统中,机械设备只是其中的一个点,在单机设备控制中,也许PAC不是强项,但放大工厂自动化至企业信息化,我们可以看到,ERP、MES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这个角度来看,PAC的开放性价值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因为在这样的系统中,机械设备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互联的一个点,且是一个智能化的点,此时PAC的强大运算和通讯能力能得以充分发挥。如果使用PLC,可能需要采用IPC+PLC的结构,相比而言,一台PAC的成本优势就非常明显。
  因此,研华将在今年组织专门的团队来服务于机械设备自动化的应用,并在上半年组织相关的市场活动予以推广。我相信PAC在MA应用中的价值,比如我们正在接洽一个包装机械的客户,对方就非常认可我们采用的PAC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客户知道,研华不但能提供I/O、板卡、工控机,还能提供开放式的PAC,有很好的MA解决方案,所以我们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让更多客户了解并接受PAC的价值。
  随着PAC推广的更加广泛和深入,加上研华产品线、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配置完善,我认为PAC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条件,不论是SCADA应用,还是FA的应用。
  吴明钦:举例来说,研华的PAC在美国辛辛那提的一个故障预测系统中,客户将软件置于PAC中,用于判断远程的设备故障,这里既需要PAC的运算能力,也需要PAC的通讯能力。因此,在越来越多的远程控制中,对设备的智慧化和联网需求强劲,开放的PAC也是不二选择,这一点同样也会体现在越来越智能的机械设备自动化应用中,可以说,现实的市场需求是PAC的发展前景所在。所以,从台湾到大陆,研华都会设立专属的团队,专为机械设备自动化而服务。
记者:我们注意到,研华在中国大陆的投入越来越多,包括生产、研发基地的建设,包括本土人才的培养和启用等,在研华eAutomation总部规划中,中国大陆处于怎样的战略地位?
  吴明钦:研华在全球有35个分公司,营业额分布比较均匀,大中华地区大概在30%以上,欧美地区相加大约在50%以上,可以说,在区域分布上,尚未形成一个非常强势的市场。
  如前文所言,作为华人品牌,研华的目标是成长为以大中华地区为本土市场的自动化领导品牌。纵观全球,欧洲有西门子和施耐德,美国有罗克韦尔和霍尼韦尔,日本有三菱和奥姆龙,唯独泱泱大中华地区缺少一个自动化的世界知名品牌。因此,研华的全球布局是,根植大中华,发展本土的产品、市场和人才,放眼全球,成为全球领先品牌。
  在中国大陆,研华正在北京建立eAutomation的全球第二总部,集产品研发、制造、营销、支持、服务、人才培养为一体,一方面满足大陆的巨大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以大陆为中心,服务于全球市场需求。2-3年后,将达成以下期望目标:
  1、 大中华地区的市场份额将从现在的30%提升至40-50%;
  2、 本土研发、生产的产品将占研华产品的1/4-1/3;
  3、 在本土培养国际化精英人才,既服务于本土,又面向全球输出。
  届时,研华在本土市场取得根本性成功之后,将从本土出发,走向欧美日,复制本土成功的模式,真正成为华人的世界自动化品牌。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